见证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

04.11.2016  14:35

见证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成功发射
一支穿云箭 逐梦再登天


十一月三日晚上,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科研人员激动见证长征五号发射成功。本报记者 李英挺 摄

  ■ 本报记者 杜颖 况昌勋 刘笑非 实习生 王茹月

  这是又一个历史性时刻的诞生。

  2016年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拥有核心技术完全自主知识产权、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升空!

  寻梦,怀揣与时空竞速的梦想,当多少航天人期待已久的梦想化作触手可及的现实,那些平日里不苟言笑的科研专家和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欢呼雀跃,热泪盈盈……

  A

  激情的瞬间

  20时40分,一切准备就绪,夜幕下的文昌航天发射场,顿时安静了下来,只闻轻拂的海风声。

  “5、4、3、2、1,点火!”20时43分,指控中心内,01号指挥员下达“点火”口令。伴随着巨大的轰鸣声,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从距离海边约850米的发射平台上腾空而起,直上云霄,出征太空!

  30分钟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文昌航天发射场内掌声经久不息,龙楼镇里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长征五号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标志着我国新一代现代化航天发射场——文昌航天发射场能力全面形成!

  “长征五号是我国运载火箭升级换代的里程碑工程,为后续探月工程三期、载人航天、火星探测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国防科工局航天系统司副司长赵坚兴奋地说。

  目送汇入漫天群星之中的火箭,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副总设计师娄路亮满怀自豪。他说,长五火箭成功首飞,填补了我国大推力无毒无污染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空白,火箭运载能力位居我国榜首,并进入国际先进之列。

  “新火箭、新设施、新保障、新要求,难度大、风险大。”长征五号首飞任务指挥部质量监督组组长毛万标用四个“”和两个“”来形容此次发射特点。

  沿着历史轨道,回溯艰辛历程,一段逐梦之旅令人难以忘怀。

  在中国大地上制造出我们自己的“大火箭”,这在中国航天人的心中,曾是一个美好而遥远的梦。

  为了这一梦想,早在30年前,我国国家863计划当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的前期论证和攻关工作就已经开启;

  15年前,被称为火箭“心脏”的大推力发动机实现立项并开始研发;

  10年前,长征五号运载火箭经国家正式批准予以立项研制。

  十年漫漫征途,上万航天人参与了长征五号的研制,进行的各类试验不下千次。冲破无数的艰险, “长五”一朝惊艳——长约57米、芯级直径达5米,可与美国宇宙神5、德尔塔4、欧洲阿里安5等世界主力大型火箭比肩的中国“大火箭”。此前,我国现役火箭箭体直径最大的为3.35米。

  追求梦想的征途,迎着希望的奔跑,一次次地拼搏,一次次地跨越,中国人在奋力拉近与太空的距离。

  B

  “长五”的灵魂

  此刻,隆隆声中,长征五号拖着炫目的尾焰飞向夜空,一分多钟后穿入云层。

  望着自己亲手筑起的“天梯”经受住实战的考验,文昌航天发射场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周湘虎默默地红了眼圈。

  和很多航天人一样,周湘虎心中早就埋藏着奔往太空的峥嵘之梦。但逐梦之途,诸多艰险。

  “长五”不仅块头大,而且技术新,比我们国家过去任何一个型号的长征火箭都要复杂。以往长征火箭使用零部件最多几万个,而“长五”使用的零部件达十几万个。它的设计量是以往长征火箭的3.5倍以上。

  发射场从2009年开工建设,到2016年初战告捷,7年多的时间里,面对高温高湿高盐雾、强降雨强台风强雷暴的沿海气候条件,文昌航天发射场的航天人采用综合控制与防护技术,攻克了地基止水、建筑抗风以及防腐防雷等一系列施工技术难题,实现了复杂的自然条件下重大工程建设的突破。

  如此多的艰难,它是如何成功走过来的?

  2010年12月,周湘虎被指派来琼,他常年坚守在混凝土浇筑一线。2011年9月,连续40个小时的高强度工作加上刺眼阳光的照射,周湘虎双眼视网膜脱落,左眼永久失明,右眼裸眼视力仅剩0.04。可他就是不放弃,戴上厚厚的镜片又回到了岗位,先后提出12种新型施工技术和工艺,成功破解我国同类特殊地质条件下施工难题;

  总体技术部高级工程师车著明,扎根大凉山区超过20年,曾“托举”过70多颗卫星奔向太空。2015年开始,他一头扎进陌生的海滨,呕心沥血钻研火箭数据;

  通信总站卫星气象系统指挥员关成涛和他的团队经常工作在烈日下,用双脚丈量了文昌市的大部分地区,每一个路段、每一个村庄都变成图纸刻进了心里……

  航天团队里每一个人,仿佛痴迷一般,反复试验。常常累了就趴在桌子上睡一觉,饿了就吃包面。“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眼看就要成功,但还是差一点过不了关时,大家都流泪了。”车著明对艰难的日子刻骨铭心,“但擦干眼泪,还要接着干。

  每一个看似不起眼的部件,每一项细微的技术,都凝聚着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艰辛与付出。

  梦境太美了,决不能让它破灭;情结太深了,决不能将它放弃!可爱的航天人,用自己心血编织梦想,用生命追逐希望,奉献着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奉献着对国家和人民的挚爱。

  他们所凝铸的航天精神,就是今天“长五”成功的灵魂。航天人将所有的激情、血水、眼泪、欢笑,都奉献给了它。

  C

  凯歌的背后

  数小时的等待,聚集在海滩上的群众没有丝毫的不耐烦,谈论中,人们都亲昵地把长征五号称作“胖五”。

  “真自豪啊!”刚刚在淇水湾边看完发射的龙楼镇航天社区居民薛英文难掩激动,作为从发射塔架原址星光村走出来的农民,何曾想过能在家门口见证中国航天史上里程碑的一刻!“知道吗?未来的火星探测和登月活动,也会从这里出发!”拉着身边的小孙女,薛英文说着这些似懂非懂的词语,但他知道,将会有中国人从文昌起飞,登上如今只能遥望的明月,寻找“嫦娥”的足迹。

  神话与现实交织,对龙楼人是如此,对航天人又何尝不是?今年4月的首个中国航天日上,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的一番话,证实了中国人离“奔月梦”又近了一步。“探月三期工程的嫦娥五号任务,将由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于2017年前后择机发射。”许达哲说,世界上首次月球背面着陆探测,计划于2018年实施,国家已经正式批准实施,而载人月球探测工作也在积极论证中。此外,计划于2020年完成的中国空间站建设,文昌航天发射场也将承载重要的发射任务。

  登高而眺,所见者远。从“长七”首飞到“长五”问天,短短4个多月时间,在众人的期待中,中国航天已再次向前迈出了大步。载重能力达23吨的运载火箭,带来前所未有的运力。而在登月之外,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工程研制工作也已全面启动。

  激动与自豪交织,神话与现实交错,凝聚于今夜那短短的几分钟里。不论是奋斗在航天一线的工作人员,抑或是高喊着“祖国万岁”的当地群众,回想起这一晚,内心定会勾勒出中国航天的新征途,那是广袤的星辰大海。

  是的,在那抹银光如电飞逝的刹那,人们分明又看到了那曾在茫茫戈壁上盛开的蘑菇云,分明又听到了那曾于浩瀚太空中中国人问候世界的声音,分明又感受到了一种历久弥新的精神——科学求实、自主创新、忠诚国家、拼搏奉献。长征五号以发射的成功,诠释了国人对梦的渴望、对梦的执著、对梦的深情。

  那是奋发向上的可贵之力,那是永葆活力的民族魂!

  (本报文城11月3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
海口试行“无税不申报”制度减轻办税负担
  新华社海口7月23日电(记者吴茂辉)海南自由贸国家税务局
海南纳税人个税改革获得感持续增强
  近期,获益于税务部门不断加大的宣传培训力度,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