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3年半海南将改造16.12万户棚户区 城中村路向何方

17.06.2014  10:59

      我省未来3年半将改造16.12万户棚户区,今后城市面貌将发生怎样的改变,与之息息相关的上百万人又将过上怎样的生活,面对民生与发展的考量———

      城中村路向何方

      海口坡博村,一个典型的城中村,一位市民在收集废品。见习记者陈元才摄

      海口城中村———坡博村的各种营生。见习记者陈元才摄

      海口城中村———坡博村,低矮的“握手楼”林立。见习记者陈元才摄

      海口曾经的城中村———海甸溪北岸,改造后新楼林立。见习记者陈元才摄

      遗忘之角

      尽管很多城中村地理位置优越,但村里杂乱破旧的环境却和几百米乃至几十米外的繁华城市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交通、环境、治安、消防等一系列隐患,都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

      “又遭贼了!”6月11日上午9点多,海口市博义村居民王世发离开家才一个多小时,回来就发现家里已被洗劫一空,窃贼剪断了防护网,砸碎窗玻璃,窜入屋内,席卷了电视机、游戏机和电脑,然后带着赃物扬长而去。

      记者在博义村采访时正巧碰上了这桩窃案,只见屋内一片狼藉,衣服被翻得乱七八糟,地上到处都是碎玻璃,房间布置非常简陋,被偷走的几样东西算是这个家里最值钱的了。主人王世发叹了口气:“我都不记得家里已被偷了多少回啦!”

      王家还不算是最倒霉的,邻居庄梅菊家已是连续三年春节遭小偷“拜年”,有一年春节还连续来了两晚,见庄家实在穷得没什么可偷,就趁主人洗澡时“顺”走了手机。

      在村口的关帝庙里,老人们正在闲谈,看到记者后纷纷围了上来,表达强烈的棚改意愿。63岁的庄全胜带记者去看了他村里的老屋,那房子已是破败不堪,卧室靠几根粗壮的竹竿支撑着房梁。庄全胜说,他已经搬到村外,和子女一起住,村里不少房子都是危房,台风来的时候,很多人临时躲到关帝庙里避雨。

      村里道路极其狭窄,两边“握手楼”林立,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在一处建筑垃圾前,不知谁用黑炭笔写了“欢迎小便”四个大字,越发让这个地方显得格格不入。

      尽管博义村的居民早在2005年就由渔民户口改为城市户口,而且位于海口的两大主干线———滨海大道和龙昆北路交界处,地理位置优越,但村里杂乱破旧的环境却和几百米外的繁华城市景象形成鲜明对比,交通、环境、治安、消防等一系列隐患,都直接影响到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财产安全。

      老人陆忠铭说,几十年前,博义村还是个空气清新、看得见大海的小渔村。然而随着海口市城市发展得越来越好,周边不断建起高楼,将博义村淹没其中,这里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村民们告诉记者,当年玉沙村和博义村只隔着一条河,玉沙村以农民为主,博义村则是以渔民、工人和城市居民为主,按理说,这边日子过得要比玉沙村滋润。然而,几年前玉沙村已经成功实现改造,村民离棚上楼,住在海口新崛起的CBD京华城里,这让博义村的村民们非常羡慕,“这种好事什么时候能轮到我们?”

      博义村民盼望的好日子不远了。日前省政府通过了《关于加快棚户区改造工作的实施意见》,并召开全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提出2014年至2017年,全省将改造各类棚户区16.12万户,其中海口市计划到2017年底全面启动棚户区(城中村)改造总量的60%。像博义村这样的棚户区居民都有望出棚上楼,迁入新居。

      海口市重点项目推进管理委员会副主任王旭明说,2002年海口市和琼山合并后,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而政府“绕开村落”的空间拓展思路,使很多村落被城市建成区所包围,形成城中村。据统计,目前海口市主城区内现有296个棚户区,涉及约17万户51万余人。

      “城中村的居民长期居住在人口密度大、居住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环境卫生状况差、防灾减灾能力低的棚户区内,与大多数市民生活居住水平反差极大,居民改造意愿很强烈。”王旭明说。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住房保障处处长孙健告诉记者,未来几年我省棚户区改造工作的重点是城市棚户区,而城市棚户区集中在海口和三亚,主要是指各种城中村和城边村。

上一页 |  1 2 3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