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州学院:沧桑一甲子 桃李满天涯

25.12.2014  10:36

沧桑一甲子
桃李满天涯
——琼州学院建校60周年发展纪实

  ■ 本报记者 符王润 通讯员 罗毅

  “如果倒退几十年,没人能想到学校会发展到这样的规模和水平。”12月18日,站在琼州学院位于三亚的新校园中,环视着周边的高大建筑,年近六旬的林日举感慨万分。

  这位从这所学校毕业又留校任教至今的老教师,陪伴这所高校走过了30多个春秋。

  从当初的山区到如今国际化的海滨城市,从最初创办时师生们动手修建的茅草屋到如今拥有高标准的教学楼群,从最初不到50名师生到如今2万多名师生,从专科到本科、研究生的跨越……在过去的60年里,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坚守和奋斗,琼州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坚持为少数民族发展作贡献

  在琼州学院的校史资料中,简易的茅屋土墙教室、在荒山上开辟出来的运动场……这就是1954年初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师范学校,琼州学院最早的前身。

  几经分合、调整、更名的琼州大学(专科),在2006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更名为琼州学院。

  在山区中萌芽的琼州学院,其建立的初衷,是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人才。

  “从这里毕业的学生,大部分都分布在琼南各市县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进入当地的学校或政府部门工作。”林日举告诉记者,在培养人才的同时,琼州学院也一直致力于结合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进行大量的研究,致力于服务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教育发展、科技进步、文化繁荣和社会和谐。

  林日举回忆,1995年学校民族研究室的成立,这也是该校民族研究机构成立的起点。后几经扩大,如今,琼州学院已成立了海南省民族研究基地。

  60年,琼州学院发生了一系列改变,而唯一不变的,是致力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执著。

  正如琼州学院党委书记韦勇所说:“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输送人才,提供智力支撑和服务,这是琼州学院办学的根,也是育人的魂。丢掉这个根和魂,琼州学院的办学就失去了特色和意义。

  抓住机遇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

  时隔近20年,当重返母校的时候,郑力乔已经成为琼州学院的老师。而迎接她的,是一个全新的更为开放的环境——2008年,琼州学院主校区从五指山搬到了三亚。

  2006年和2008年,对琼州学院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两年——2006年,琼州大学升格为琼州学院;2008年,琼州学院主校区搬到更加广阔的滨海旅游度假城市三亚。

  “来到三亚,感觉国际化的氛围一下子浓了起来,师生们的视野也变得更加开阔。”新环境让郑力乔感受到了学校新活力,“学生和老师们来自全国各地,学校的开放性大大增强,融入了全国教育的氛围。正是借助三亚的优势,我们得以与余光中、王蒙等国内有名的学者面对面地交流。

  三亚作为国际化滨海旅游城市的开放性,为琼州学院提供了新一轮发展的特殊优势和机遇。如今,琼州学院实施“梯次开放办学”的国际化发展战略,开展国际教育、文化合作与交流,先后与港澳台、东南亚及美国、俄罗斯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开展多层次、多领域的国际合作。

  注重为社会培育应用型人才

  “记得当年有些同学一进校园,连行李箱都没打开就马上离开了。而现在,很多新生都是慕名奔学校来的!”2011年从琼州学院毕业的李永龙,如今是该校的一名辅导员,他目睹了短短几年的巨变。

  在2006年和2008年这两年间,琼州学院完成了极其重要的六大转型——以专科教育为主向以本科教育为主的办学层次转型;由单一的师范性向综合性的学科专业结构体系转型;由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转型;由相对粗放松散的管理模式向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转型;由重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重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的方式转型;由封闭的山区办学向开放的国际化滨海旅游城市办学的空间转型。

  如今的琼州学院,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515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又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教师。

  在专业设置上,琼州学院也极具特色:紧密结合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大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力度。近三年开设了俄语、休闲体育、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学校还坚持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在全新的培养模式下,琼州学院学生近三年来屡有出色表现:获得国家级奖励243项、省级奖励684项,其中在全国组织的“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导游大赛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5个、二等奖46个。

  沧桑一甲子,桃李满天涯。期待着这所写满故事的高校,在助力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征程中续写新的传奇! (本报三亚12月24日电)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送达纳税人
  “收到税务局减税降费红利的明细短信,感觉就像我们交话费能看到消费明细一样,可以很直观地看到公司减了多少税,还能清楚地了解不同税种减了多少。”海南中化橡胶有限公司王会计一边说,一边向记者展示手机中的短信账单。截至7月申报期,该公司享受增值税减免167432.国家税务局
新版电子税务局9月1日全省上线
  截至8月22日,国家税务总局海南省税务局在澄迈等5个市县(地区)试点上线运行的新版电子税务局,试点运行情况良好。试点地区有1.国家税务局
政策红利全面释放 海南上半年共减税降费66.75亿元
  减税降费是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头戏,今年减税降费政策红利频出,在建设海南自贸试验区、中国特色自贸港的背景下,我省税务部门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上半年,我省减免税额合计66.国家税务局
“减税降费明细账单”——给企业最直接的获得感
  “尊敬的纳税人,截至2019年7月申报期,国家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