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报、凤凰网、网易、天津网】60载迎来新飞跃

25.12.2014  18:32

 

——琼州学院建校60周年校庆系列专题之一   琼州学院优美的校园环境。 琼州学院的老师在教授如何摆放中餐餐具。 这里,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是少数民族地区师资人才和干部的摇篮。 这里,为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智力支撑,是少数民族文化、社会等各领域研究的重地。 这里,为正在健步发展的三亚带来了浓厚的人文气息,并在三亚的开放氛围中寻到了新的发展机遇。 这里,就是走过了60年不平凡岁月的琼州学院。 在60年的岁月中,一代代琼州人经历了建校初期的艰苦岁月,经历了学校发展中的苦苦探索,如今迎来了新的飞跃。 以教师队伍为核心 坚持人才优先发展战略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琼州学院的决策层一直深明此理。 自琼州学院升本以来,为适应学校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学校坚持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以教师队伍建设为核心,积极探索各类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按照“高端求才、海外聚才、校际引才、校内育才”的工作思路,以提高教师队伍学历、职称层次,培养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重点,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升素质,树立发展新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了超常规的举措,加大引才力度,搭建聚才平台,完善选才机制,强化服务质量,拓宽引才渠道,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水平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实现了教师队伍从数量到质量、从单一到多元、从国内到国外的历史性转变。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素质基本上能够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同时,琼州学院坚持引进与培养并重、借才与引智并举、使用与提高结合、规模与结构协调的原则,大力实施学科学术带头人引培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引培计划、学术创新团队引培计划和百名博士引培工程,造就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骨干和教学、研究团队,着力打造一支与学校快速发展、多元化需求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目前,学校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有399人,占61.38%。教师队伍中既有国务院特贴专家、省优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省515人才第一、二层次人选,全国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又有一批具有博士、硕士生导师资格的教师,也有来自企业、科研院所的双师型教师。 注重教学和实践 提升学校硬件设施水平 理工实验楼、文科实验楼、图书信息中心楼……自2008年琼州学院将主校区搬至三亚后,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为师生们提供了更加完善的教学环境。 近三年来,琼州学院逐年提高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不断改善教学实践条件,整合组建了一批需求广、受益面大、基础性强和能承担多学科、多专业、应用型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学中心。目前,琼州学院已建有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9个校级实验中心,96个专业实验室。学校现有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2884台,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基本涵盖全校所有学科和专业。全校实验室装备设施不断充实优化,实验室使用率逐步提高。 在大力改善校内教学环境的同时,琼州学院还十分重视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着力构建学生实践平台。近年来,该校逐步加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投入,形成校内外结合、校企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能够较好地保障和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习、实训需求。目前,琼州学院共有84个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基本涵盖所有本科专业,实习、实训基地拥有与专业密切相关的设施和条件,能够大大满足学生多层次的实践教学要求。 培养应用型人才 满足社会发展需求 随着时代的发展,琼州学院培养人才的方向也发生了新的变化——越来越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近几年,琼州学院专业结构的变化显示了学校培养人才方式的转变——专业总体布局逐步体现了应用性特点,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高的匹配度:一方面停招了十多个社会需求少的专科专业;另一方面加大适应社会需求的应用型本科专业的建设力度。 特别是近三年,琼州学院积极申报符合地方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发展需要的新专业,根据海南省旅游相关产业发展需求,开设了俄语、休闲体育、新闻学、秘书学、会展经济与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根据振兴民族文化需要,开设了舞蹈编导专业;根据海南社会与教育发展需要,开设了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心理学、学前教育、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等专业。这些专业设置与海南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有较高的符合度。 在全面夯实专业建设基础的同时,琼州学院也不断加强特色专业建设与培育。其中,旅游管理专业结合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的要求,注重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构建、实践教学以及学生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着力培育以国际视野和应用型为特征的人才培养专业特色。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也已正式批准琼州学院为培养旅游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试点工作单位,这也意味着该校成功实现了在办学层次上的提升。而汉语言文学专业则大力挖掘本土文化资源,突出黎学研究,非物质文化研究特色,为区域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培养人才。 发挥自身优势 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自建校以来,为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哺育人才,一直就是琼州学院办学的根本和灵魂。而如今,虽然主校址已经由山区搬至了滨海的三亚,琼州学院为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服务的宗旨依然没变,同时,立足新环境,琼州学院更加注重发挥科技支持、文化影响、智力服务等作用,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贡献。 近年来,琼州学院先后承担一批国家、省、市、校科技创新项目——承担了“国培计划”、“省培计划”、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等项目;组织开展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博鳌亚洲论坛等公共国际事务公益服务活动及“三下乡”、“四进社区”、义务支教等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教育部教育援外基地、中国国际青少年活动中心(海南)三亚基地、全国青少年道德培养实验基地、民政部和海南省社会工作人才培训基地、海南旅游协同创新中心、海南国际海岛休闲度假旅游研究基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如今琼州学院已经拥有了一批基地群。这些基地群支撑着学校特色学科专业的发展,服务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促进海南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些基地群共承担了各类科研课题743 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部级303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7项,社会科学成果奖11项。 12月25日,琼州学院人将迎来60周年校庆。在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大潮中,相信琼州学院仍将傲立潮头,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来源链接: 海南日报   凤凰网   网易   天津网 实习编辑:夏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