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履铿锵的海南扶贫之路
步履铿锵的海南扶贫之路
□中国扶贫记者 张津津
碧海、蓝天、椰子树,说起海南,大多数人脑海中都会浮现出一幅热带海岛的美好画面。而在海南干部群众心中,除了如诗如画的美景,更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打赢脱贫攻坚战。
海南省自十八大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2015年减少贫困人口8万,2016年减少贫困人口19万,2017年减少贫困人口19.8万。除了逐年减少的贫困人口,更有一条条平坦的硬化道路直通农户,一座座扶贫产业园焕发生机,一项项惠民政策落地生根,一幅幅农村新貌的画卷徐徐展开,这些都在以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着海南省大力实施精准扶贫的成果。
五年来,海南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奋战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他们出奇兵、谋远略,以铿锵有力的步伐,走稳、走实、走好脱贫攻坚的每一步,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让全面小康属于每一个海南人”的伟大承诺,打造出了脱贫攻坚的海南样本,交出了一份令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
打硬仗,精兵强将齐奔前线
农业占比重、农村人口多,实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海南最大的短板是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而贫困地区“软、散、乱、穷”等问题,无疑成为海南省打赢脱贫攻坚战面临的最大“拦路虎”。
要打仗,必须将精兵强将放到最需要攻坚克难的战场上。在攻坚拔寨时,打响、打好、打赢脱贫之战,离不开第一书记这一支先锋队。
从2015年起,海南省先后从各级机关选派1200多名优秀年轻干部,到农村任驻村第一书记。省委组织部还专门出台管理办法,将派驻第一书记工作制度化。海南省委书记刘赐贵说,驻村第一书记,就是“把最能干的人派去打最硬的仗”。
在白沙县阜龙乡可任村,由海南省委统战部派驻的第一书记王志恺,紧紧抓住基层党建的“魔力”,为昔日基层党组织涣散的小村庄,打造出了一支“永远不走的工作队”;在陵水县本号镇亚上村,第一书记谢映辉成了带动村民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帮助村民创立以村集体为独资股东的有限公司,发展村里特色产业豪猪养殖;保亭县东南部加茂镇共村第一书记隋耀达帮助村里重建了小学,建立村图书馆和儿童图书室,建设引水工程,让家家户户都用上太阳能,喝上自来水;临高县皇桐镇富雄村第一书记龙海带领村民将贫困村变成美丽乡村,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在茂密的橡胶林下,开拓性种植雪茄烟叶为农民开拓新的增收渠道……
而这其中,有为了脱贫攻坚事业献出生命的第一书记。2017年3月3日,带着对对俄村深深的牵挂,第一书记陈扬敬永远地闭上了眼睛,这一年他只有52岁。
陈扬敬是海南广播电视总台蓝网副总监。2015年6月,他来到白沙县牙叉镇对俄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正当他准备为群众的脱贫致富大施拳脚时,却被告知患上了鼻咽癌,生命进入了倒计时。但是他并没有因此而退缩,而是隐瞒自己的病情,开始与自己生命的时间赛跑。一年的时间中,他拉来了资金,为对俄村修了公路,架起了路灯;带领村民成立合作社,帮助村民养殖黑山羊;找来老师,为有发展养蜂意愿的群众进行技术培训。如今,村民们腰包逐渐鼓起来了,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但是陈扬敬却再也无法见到了。
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牺牲。在海南,还有众多的陈扬敬、龙海、隋耀达、谢映辉、王志恺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他们像一把把尖刀,刺入贫困的心脏,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注射了一针“强心剂”,提供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挖穷根,特色产品“变”特色产业
位于中国最南端的海南省,属于热带气候,一年四季均适宜农作物生长。但是守着如此优势的环境,海南省却难将生态效益转化为经济效益,守着绿水青山却无法“拥抱”金山银山。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长期以来,海南省主要以分散的小农经济为主,无法形成规模。因此,打破原有的“单打独斗”“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模式,将海南众多的特色产品转变为特色产业,成为海南破局的又一关键。
水满乡冲门头美丽乡村建设后的乡间小路
针对实际情况,2016年12月,海南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热带特色高效农业作为富裕农民、服务全国、振兴经济、绿色崛起的顶梁柱,成为真正的优势产业和海南经济发展的一张王牌。2017年以来,海南省从农业产业化、品牌标准化等方面加大推进热带特色农业的发展力度,继续开展国家级龙头企业检测和认定,扶持海南省特色农业项目做大做强;瞄准热带特色农业优势农产品,以产业为纽带,打造“一县一品”或“多县一品”,形成拳头优势产业,做大做强热带高效精品农业,带动贫困农户增收脱贫。
保亭县位于海南省中部山区,大山多,平地少,胶林多,可利用的空闲土地少。在保亭,农民们世代以种植益智、牛大力等保健型南药为主,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针对这一特点,县内借力当地龙头企业海南正生堂健康产业集团,把发展林下南药种植和加工、营造海南特色的大健康产业确立为该县发展农业特色产业的主导方向,迅速进行了产业布局。
在位于保亭县什玲镇巡亲村的正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南药良种繁育基地里,巡亲村贫困户黄照正在修整着一排排长势正旺的益智苗。
“之前我们家主要经济作物就是益智,但是种植面积小,几年前遇上益智市场不景气,损失了不少。”黄照告诉记者,自从县内引进正生堂生物工程有限公司之后,与当地群众签订了每斤3元的最低保护价合同,在市场价格低于3元时,按最低保护价由公司进行收购。“现在不用去外地务工贴补家用了,在南药良种繁育基地干活,每天可以拿到100多元工资,自家胶园还种了2亩益智,明年就有果了,脱贫,我们挺有信心的!”黄照告诉记者。
同时,为了提升益智的综合竞争力,正生堂集团与海南大学、海南省农业科学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紧密合作,组建了牛大力、益智等植物性健康食品研发平台,先后研发了牛大力酒、益智酒、牛大力精粉片、益智果脯、植物清饮等多种市场急需的健康食品,部分产品已投放市场并申报保健食品,前景良好。
据了解,目前基地益智种植面积达1.8万亩,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加上全产业链的产品开发,小小的益智苗成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黄金苗”。
同时,针对域内旅游资源禀赋,全力推进国际旅游岛建设。以全域旅游创建为抓手,实施分类指导,逐步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全年投入旅游扶贫资金13.43亿元,对130个重点贫困村实施238个旅游扶贫项目,48个贫困村建成乡村旅游点并投入运营,全年实现乡村旅游总收入21亿元。131家旅游企业与122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建立了结对帮扶关系,全省通过从事旅游相关工作直接带动贫困户6587户27084人受益。
治穷病,扶志扶智再上新台阶
脱贫攻坚进入攻坚拔寨阶段,要啃的都是“硬骨头”。有人曾说,守着如此优越的气候环境,随便在房前屋后插根草都可以赚钱,在海南只要是不懒肯定不会穷。显而易见,“等靠要”思想严重、脱贫动力不足、自我发展能力不强而造成的贫困是海南致贫的主要原因。
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针对本省实际,海南省创办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将其作为海南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抓手,有效提升贫困户脱贫致富的意愿,激发其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与传统的农民夜校不同,脱贫致富电视夜校充分整合了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互联网等各类媒介资源,借助媒体快捷、直观、群众喜闻乐见、教育面广等优势,对贫困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培训,为贫困群众提供“学政策、学技术、卖产品、找工作、找热线、找媳妇”六大好处。
让贫困户掌握节目宣传的扶贫政策、帮扶措施等,同时结合贫困户自身特点,探讨脱贫致富门路。
在海南,脱贫致富电视夜校扮演着多重角色,它不单单是贫困群众的“脱贫助手”,更成为他们的“精神家园”。
“电视夜校能将这么多的群众组织起来,这本身就是一场革命。”海南省委副书记李军曾这样评价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讲政策、聊家常、聚民心,海南省脱贫致富电视夜校紧紧抓牢“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这条主线,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扎实、有效的载体。
强基础,以问题导向攻坚最突出短板
随着海南省脱贫攻坚工作的不断深入,一些深层次、倾向性的问题开始出现。遇到问题,不回避问题,着力解决问题。聚焦贫困地区教育,在解决“能上学”之后继续发力,解决“上好学”问题;多管齐下,综合施策,着力解决贫困地区面临的危房改造问题……
在海南省,经过多年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孩子能够有学上已经没有问题,但是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保障孩子上好学却成了大问题。
水满乡新村第一书记王江涛:下村入户慰问农户
为此,五年来,海南省坚持“育师”“引师”与“扶师”并举,多措并举,大力推动乡村教师队伍建设。面向全国为农村地区招聘优秀特岗教师4356名,为近600所条件薄弱、偏远农村学校充实教学力量。投入资金1.5亿元,面向全国引进优秀校长53名、骨干教师247名,超过一半倾斜支持贫困市县和乡镇学校。实施“海南省边远乡村教学点小学教师培训计划”,每年对全省3000名乡村及教学点小学教师开展集中培训。
五指山市毛阳镇毛阳中心学校四年级数学老师王世强就是“培训计划”的受益者。2017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扶贫工作组出资派他到西南民族大学进修学习。这次去成都学习,是49岁的王世强第一次出岛,也是他首次参加省外教学培训,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都深受启发。
“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至少要有一桶水。”王世强说,多年来,站在贫困山村的讲台上,自己的知识水平、教育理念长期处于“贫困”状态,如何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教育成为他面临的最大难题。“这下好了,将这次培训学到的技能运用到教学上,课堂变得活泼有趣,再也不像之前那样死气沉沉了。”王世强高兴地说。
提高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也不能忽视“两不愁三保障”的底线问题。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海南省始终将保证群众安全住房作为重要任务来抓。
“海南省农村危房改造以农户自行组织建设为主,采取聘请农村建筑工匠与发动亲人、村民互助相结合的方式。”海南省扶贫办主任孟励介绍道,这样的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建房子的成本。但是随着材料以及人工费用的逐年增长,出现了一些贫困群众守着补助资金却迟迟无法对房屋进行改造的情况,严重影响了全省实施危房改造的工程进度。
针对这种情况,海南省积极探索财政支持、社会帮扶和金融扶持等方式多渠道筹措危房改造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切实减轻贫困群众的负担,确保危房改造工程的有序推进。
据了解,2017年,海南省根据实际自定农村危房改造计划2.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34万户。截至12月底,共完成危房改造3.25万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竣工2.69万户,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打硬仗,挖穷根,治穷病,强基础。2018年对于海南来说是极为特殊的一年。建省30周年,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这就要求,海南扶贫的每一项举措必须精准有效,容不得一点瑕疵。如今,千千万万海南扶贫干部正以崭新的面貌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相信在他们的努力下,海南的脱贫攻坚战必将取得伟大胜利。脱贫攻坚,海南不“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