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启动学区制办学 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

05.11.2014  11:36

      原标题:海南将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试点工作

      优质校“联姻”薄弱校促教育均衡

    商报记者从海南省教育厅获悉,海南省教育厅将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试点工作。通过建立学校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逐步实现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形成校际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的共生机制。

      义务教育学校“捆绑式发展”

      海南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介绍,将通过顶层设计,统筹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资源,在县域内创新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机制,通过建立学校联盟、实施集团化办学、开展教育对口支援、实行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结对帮扶等多种模式,逐步实现优质学校和薄弱学校统筹协调发展,进而形成校际合作、城乡合作、区域合作的共生机制,为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化、多样化教育的需求。

      2014-2015学年度,优先在2013年已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市(区)启动学区制试点工作,2015-2016学年度,在2014年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认定的县(区)滚动开展学区制试点工作,待两批试点区域取得试点经验后在全省范围逐步铺开。学区制学校管理模式按照名校引领、相对就近、优势互补、分步推进的原则组建。以优质学校为学区长学校,吸纳2~5所成员学校形成一个学区,实施“捆绑式发展”,可以是中学与中学、小学与小学组建学区,也可以是一所中学与几所小学组建学区,具体由各地根据办学情况确定。

      多途径实验推进学区制的运行

      为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试点工作,各县(市、区)将设立学区制试点工作专项经费,用于试点工作的日常运行、教学和教研活动、教师培训以及对工作成绩显著的学区、成员学校、团队和个人进行奖励。学区长学校和成员学校要统筹安排资金,并按照相关规定,规范管理、合理使用,保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建立学区工作交流平台,发挥专业支撑作用。依托省、县(市、区)有关教育网络平台,积极探索网上开展学区交流、教师培训以及教研活动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最大限度地为义务教育学校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提供保障。

      记者了解到,此次义务教育学校学区制管理试点工作将以多种途径推进,其中之一就是建立学区校长联席会议制度。校长联席会议为学区管理的领导机构,校长联席会议由学区内学校校长组成。学区每月至少召开一次校长联席会议。校长联席会议主要任务:制定学区的发展规划、工作目标、工作计划,制定并完善学区的各项工作制度,协调、探讨学区的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组织开展学区内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统筹调配学区内教育资源等。

      建立学区教学研究与管理中心

      建立学区教学研究与管理中心。中心由学区内业务领导、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组成,设学区教学研究与管理中心主任一名,由校长联席会议确定。同时,可按学科特点建立学科研究小组。学区教学研究与管理中心负责制订教学教研活动计划和方案,定期开展学区集体备课、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活动,做到备课、教学、教研、培训成果共享,整体提高学区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学区内学校教师资源共享,学校间实行教师交流、跨校兼课。各学校根据实际,共同参与开发校本课程,努力实现特色课程多校共建、学区共享。

      建立学区德育研究与管理中心。中心由学区内业务领导和政教部门、团组织、少先队负责同志组成,设中心主任一名,由校长联席会议确定。中心要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学区的各项德育工作,协调开展学区内学校学生共同参加的德育及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活动等,共享学区的德育资源。

      建立学区后勤管理与服务中心。中心由学区内各学校的总务、校办负责人组成,设中心主任一名,由校长联席会议确定。中心负责协调学校的设施设备资源、人力资源,实现学区内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确保学区教育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