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开展百日海口有“三大转变” 将加大基础建设投资

09.11.2015  21:26

  海口网11月9日消息 (记者 钟元韬)海口市“双创”工作已经开展三个多月,效果到底怎么样?11月9日,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双创”工作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巴特尔总结了“双创”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市容环境卫生、群众态度、干部作风等方面的转变,回答了媒体和市民关心的问题。下一步,海口市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明年政府投资计划,优先安排“双创”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海口市市容市貌基础建设的投资。

  “双创”中实现三大转变

  我市首先在市容环境卫生上有较大转变。例如在小商贩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乱象最为突出的道客路、兴丹路、解放西路和城南路丁村路口、万福社区等,“双创”之后,马路市场不见了,车辆停放整齐了,交通也不再拥堵,显得干净、宽敞了。

  其次,市民和企业从过去的观望等待向现在的主动参与转变,占道经营者等从过去的抗拒阻挠向现在的主动配合、转岗转业转变。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讲究文明卫生,过去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的现象大为减少。

  最后是干部作风的转变,海口市在“双创”中培育了“四种精神”,密切了干群关系,各级干部下基层的多了,对群众态度和蔼多了,助民惠民的举措也越来越多,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有了进一步增强。我市还在“双创”工作严格考核奖惩、强化问责,三个月来全市共问责98人次。

  基础设施历史欠账得到补偿

  据了解,三个月来,我市2015年计划改造的656条小街小巷中已累计完工186条,正在施工193条;完成车行道修复31961.5㎡;人行道修复19026㎡;排水井盖提升、修复1260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已完成的有龙华区国贸标准化菜市场1家,已开工的有7家;处理防违控违2220宗,共45.4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706宗,共166万平方米。很多城市管理的顽疾得到了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得到了补偿。

  党员干部工作活力被激发

  巴特尔称,“双创”工作像一块试金石,让各部门的党员干部转变了作风、激发了工作活力、挖掘了工作潜力。当前,我市开展“双创”工作取得的成果已逐步凸显,给我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动作用。抓“双创”跟抓工作还有相互促进的作用,今年前三季度,我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0.2个百分点。

  将安排“双创”基础设施项目

  巴特尔介绍,下一步,海口市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明年政府投资计划,优先安排“双创”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海口市市容市貌基础建设的投资,从完善环卫设施设备、改造小街小巷、维修市政道路、补齐公厕缺口、治理河沟水体、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海口的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

  通过强力打击违法建筑、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整治违法电动车、“三车”、“黑车”,极大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发动社会力量如送培训、送岗位等方式,积极引导小摊小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转岗转业;同时利用农贸市场闲置摊位安置就业、优化廉租房租赁条件等有效措施,稳妥解决好其生活就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