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明年政府投资优先安排"双创"基础设施项目

10.11.2015  09:31

  “双创”百日,海口市的市容环境卫生、群众态度、干部作风都有较大转变。9日下午,海口市委常委、副市长、市“双创”工作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巴特尔对海口市现阶段“双创”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了总结,并回答了媒体和市民关心的问题。

  双创百日,在巴特尔印象中三大变化印象最深:市容环境卫生转变,群众态度转变,干部作风转变。

  巴特尔说,海口市容从过去的“脏乱差”向现在的整洁、有序、干净转变。例如在小商贩占道经营,造成交通拥堵乱象最为突出的道客路、兴丹路、解放西路和城南路丁村路口、万福社区等,双创”之后,马路市场不见了,车辆停放整齐了,交通也不再拥堵,显得干净、宽敞了。

  普通市民和企业从过去的观望等待向现在的主动参与转变,占道经营者等从过去的抗拒阻挠向现在的主动配合转岗转业转变。现在,普通市民都知道文明卫生的环境就是幸福生活之本,整洁美丽的环境就是城市竞争力,就是强大的生产力,从而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讲究文明卫生,过去随地吐痰,乱扔烟头纸屑的现象大为减少。

  干部从过去习惯性的“推、等、靠、要、慵、懒、怠”,向现在的主动身体力行“5+2、白加黑”、“钉钉子”、“马上就办”和“拍拍看”的“四种精神”转变。海口市在“双创”中培育了“四种精神”,密切了干群关系,各级干部下基层的多了,对群众态度和蔼多了,助民惠民的举措也越来越多,党和政府的凝聚力有了进一步增强。

  巴特尔接受采访时透露,下一步海口市将结合“十三五”规划和明年政府投资计划,优先安排“双创”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海口市市容市貌基础建设的投资,从完善环卫设施设备、改造小街小巷、维修市政道路、补齐公厕缺口、治理河沟水体、提升园林绿化景观等方面入手,着力提升海口的城市风貌,完善城市功能。通过强力打击违法建筑、全面推进“棚户区”改造,整治违法电动车、“三车”、“黑车”,极大改善群众的人居环境。

  通过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加大社会保障力度,发动社会力量送培训、送岗位等方式,积极引导小摊小贩、残疾人等弱势群体转岗转业;采取利用农贸市场闲置摊位安置就业、优化廉租房租赁条件等有效措施,稳妥解决好其生活就业问题。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

   各部门未因‘双创’耽误工作

  “有市民担心海口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因“双创”耽误本职工作,对此您怎么看?”针对媒体提出的问题,巴特尔以数据证明两者并不存在矛盾:今年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4%,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0.2个百分点,这就足以说明抓“双创”跟抓工作并不矛盾,相互促进。海口市开展“双创”工作取得的成果已逐步凸显,给海口市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极大的促动作用。

  据了解,三个月来,2015年计划改造的656条小街小巷中已累计完工186条,累计正在施工193条;完成车行道修复31961.5㎡,人行道修复19026㎡,排水井盖提升、修复1260座;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已完的有龙华区国贸标准化菜市场1家,已开工的有7家;处理防违控违2220宗,共45.42万平方米,拆除违法建筑1706宗,共166万平方米。很多城市管理的顽疾得到了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的历史欠账得到了补偿。

  巴特尔表示,“双创”工作像一块试金石,让各部门的党员干部转变了作风,激发了工作活力,挖掘了工作潜力。各部门并未因“双创”工作耽误了工作,反而以开展“双创”为契机,抓发展、抓管理、抓作风,更加坚定了工作的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更浓了,干劲也更足了。(记者纪燕玲)

编辑:凌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