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钱乘公交车真的很值!海口全力优化公交体验

23.12.2020  14:15

  海口的公共交通经过多年发展取得很大成绩,面对市民的出行需求,海口分步骤、分区域制定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改善交通出行环境,着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目前,海口正在构建多层次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来满足由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产生的交通需求。

  海口公交

   记者乘车体验

  十分钟一班车,速度不慢且较“空闲”

  12月22日上午11时左右,记者花一块钱车费,从金岭路站乘坐一辆26路公交车体验,这路公交车的起点是海医第二附属医院东门至丽海云霞,记者乘坐金岭路公交站至市医院站,途经海口市商圈、医院等21个站点,只需要34分钟。

  记者在等车时,不到6分钟,就来了一辆车,再过十分钟,又有一辆车到达。记者上车时看到,这辆公交车上空位比较多,20多个座位的公交车只有4、5个人乘坐,行驶至海医第一附属医院时,乘坐的人数逐渐多了起来。

  在市医院站,记者下车换乘时,发现公交车站前被一排出租车挡着,多辆公交车只能绕道在左侧停车,乘客只能从出租车缝隙穿过赶公交。

  对于市医院站的情况,87路公交车司机称,这种现象经常出现,大概一年多的时间,他遇到这种情况只能往外靠停车,这种现象也造成市民乘公交车不便。

  市医院站,一排出租车停在站内。

   市民

  无缝换乘便捷出行,但司机开车颠簸刹车有点急

  在记者走访的过程中,海南医学院的学生蔡同学告诉记者,她是“公交达人”,每天上下学都乘坐公交车,两年来,看到了海口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不断地在提升。

  “我是三亚人,相对海口的公交车,三亚的公交车等待的时间比较长,海口大概十分钟就有一班车经过,但是三亚的公交车比海口的公交车稳,有时司机开得太快颠簸,又急刹车,这个体验感不怎么好。”蔡同学说,现在的公交车已基本实现全覆盖,到哪儿都有直达的车。

  公交车内

  “我通常在家门口乘坐210路公交车到长流站,再转市域列车去美兰站,全程约一个小时,既省钱又省时。”符女士说,市域列车开通后,她可以坐公交车到长流站再转乘市域列车直达美兰机场,一张仅8元钱的车票买来了准时与高效。

  在魏先生看来,从始发站“零换乘”坐到终点站,在节省打车费用的同时,还有机会欣赏海口美丽的滨海街景。“海口很多景点间都有公交快线直达,为游客提供了很大方便。”魏先生说道。

  “从金山小区去国贸有很多路线可以选择。”在金山小区公交车站候车的市民张女士说,现在手机上即可查询实时到站信息,搜索‘乘车码’即可扫码乘车,公交车还有专用道,无须担心会堵车,方便又快捷。

  公交车内

   构建多层次公共交通服务

  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与发展,维系着群众日常出行的便捷度和满意度。近年来,海口逐步构建多层次公交服务模式,精准施策打通市民游客出行的“最后一公里”,让更多人感受到便捷交通带来的出行幸福感。

  12月19日,《海口市公共交通全面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发布,海口市将积极优化和改善海口市公交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该行动计划提出,加快构建公交快线网,海口市公交集团近期计划于2021年元旦前调整1条公交快线(起始点调整为长滨五路公交场站至省检察院,编号为K5路),新增1条快线(长滨五路公交场站—白沙门公园,编号为K6路);2021年春节前新增1条公交快线(长天公交场站—椰博公交场站,编号为K7路);2021年博鳌论坛前新增1条快线(桂林洋大学城—万绿园,编号为K8路)。

  持续优化普线网,削减重复,均衡线网,改善骨干线路服务能力和水平。近期计划于2021年博鳌论坛前调整1条公交干线(1路);2021年国际商品博览会前调整2条公交干线(8路、23路)。

  扩大支线网服务范围,增加微循环线路规模,满足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近期计划于2021年春节前开通1条大学城微循环公交线(海师东二门—海经院,往返里程约8公里);2021年国际商品博览会前开通1条高铁东站公交枢纽站环线(高铁东站—高铁东站,往返里程约8.6公里)。

  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记者 孙春丽

   增加微循环线路规模

  春节前开通1条大学城微循环公交线

  扩大支线网服务范围,增加微循环线路规模,满足最后一公里出行需求。

  近期计划于2021年春节前开通1条大学城微循环公交线(海师东二门—海经院,往返里程约8公里);2021年国际商品博览会前开通1条高铁东站公交枢纽站环线(高铁东站—高铁东站,往返里程约8.6公里)。

  对接差异化乘车需求,依托互联网信息平台,推出网络定制公交,包括夜市公交、通勤公交、医院专线、高校专线、高新区专线、热门景点专线、大型活动专线、枢纽专线等多元化公交服务产品,力争开通70条定制公交线路。

  此外,近期计划于2020年12月底前将主城区大客流量线路的高峰期发班间隔压缩至8—10分钟/班。

   2021年1月底前启用海秀路等公交专用道

  全面提升公交基础设施承载能力,解决进场率低、运行速度慢、公交路权匮乏的问题。

  大力推进公交专用道施划和利用率提升工作,实现公交专用道连续成网,重点围绕海甸五西路、海秀路、长堤路、海府路、红城湖路、秀英大道等道路,优先施划公交专用道;2021至2022年,适时启用海甸五西路、海秀路、海府路、海港路、滨海大道等公交专用道,并优化、提升利用率;2022至2023年,适时施划长堤路、红城湖路、秀英大道公交专用道。2023年12月底前,新增公交专用道45—55公里,公交专用道总规模力争达到90公里,公交车平均运行速度由15公里/小时提升至20公里/小时。

  近期计划2021年1月底前启用海秀路、海府路、海港路、滨海大道等公交专用道。

   12月启动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试点

  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疏堵结合”管控

  《计划》提出,提升公交快速化精细化管理水平,解决道路交通体系运转不畅的问题。

  按照“强管控、控需求、增供给”的总体思路,制定、完善相应的政策调控机制,按照使用时间、行驶区域,对电动自行车实行“疏堵结合”的精细化交通管控。

  近期计划2020年12月启动海口市道路交叉口公交信号优先试点方案研究工作,初步筛选3—5个主干道交叉路口试行公交信号优先,预计2021年4月完成方案并启动项目建设,2022年底完成项目建设并投入使用。

   试点“人脸识别”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应用

  推进公交智能化建设,打造智慧公交体系,解决公交出行体验感不强的问题。

  2021年6月底前,在海口市已推行的微信、支付宝、银联云闪付等11种支付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拓宽支付渠道。结合聚合支付营销特点,继续推出多种优惠乘车活动,鼓励市民绿色出行,并试点“人脸识别”支付在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

  优化升级实时公交系统,增加英文翻译功能,结合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的客流统计数据,展示车辆拥挤度。在与高德地图、腾讯地图、车来了等主流app合作的基础上,通过拓宽合作渠道等方式深化实时公交的应用。

  加快推进社保卡一卡通加载公共交通领域的应用,逐步实现在校学生、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通过第三代社保卡享受公共交通优待政策。

   建立一整套保障公交场站规划、建设、验收的管理机制

  强化公交优先地位,做好政策制度保障,解决公交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2022年6月底前,制定《海口市公交场站规划建设及综合利用管理办法》《海口市公交场站专项规划建设指引》,建立一整套保障公交场站规划、建设、验收的管理机制,明确大型公共建筑项目和房地产开发项目配套公交场站的配建标准,推动公交场站投融资模式和开发模式的转变。具备条件的公交场站,可通过调整控规或缴纳土地出让金等方式,允许配建适当的商业、居住等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