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业再曝票据案 天津银行7.86亿元票据涉险
京华时报制图 谢瑶
刚刚在港交所挂牌上市的天津银行昨天发布公告称,上海分行票据买入返售业务发生一起风险事件,涉及风险金额为7.86亿元人民币,目前公安机关已立案侦查。昨天,天津银行全天经历震荡后收平,收于每股7.32港元。
对于此次票据风险事件的具体过程,天津银行并未在公告中透露。有消息指出,该案可能是票据逆回购方在交易中被取走担保物“票据”,而回购款未能到账所引发的。有消息称,天津银行与一同业金融机构达成票据回购交易,交易金额为9亿,天津银行出资金,同业金融机构借钱。所谓“买入返售”,也就是“逆回购”,例如此案中,天津银行作为资金方就是买入返售。据悉,该9亿回购到期后,同业中小金融机构取走票据后,只付了2亿元,尚有7亿元及利息未支付。
截至发稿时,天津银行未能对于上述风险事件的过程给予回应。
背景 票据业务风险频发
事实上,近几个月以来,金融机构票据风险案件频发。本周三,银监会通报发生了一起不法分子冒用龙江银行名义办理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转贴现风险事件。目前已知涉及商业承兑汇票9张,金额合计6亿元。此外,今年1月,有两家银行也公告了各自分行涉及的风险事件,累计涉案金额近50亿元人民币。
实际上,对于银行票据业务出现的问题,监管已经有所提示。银监会在去年12月31日下发了关于票据业务风险提示,要求各机构全面加强票据业务风险管理。根据银监会上述下发的文件,在对银行业金融机构2015年上半年票据业务现场检查后作出风险提示,发现的违规问题包括:通过票据转贴现业务转移规模;削减资本占用;利用承兑贴现业务虚增存贷款规模;利用贴现资金还旧借新;调节信贷质量指标;发放贷款偿还垫款;掩盖“不良”等七方面。
探因 利率下行导致套利空间缩小
一位国有大行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风险暴露之后,当前不少银行都暂停了纸质票据业务,并且开展了自查,防止出现融资风险。在业内人士看来,今年票据案件频发并不意外。
联讯证券研发总监付立春指出,虽然银行票据业务相关规则不断完善优化,但也无法从根本上避免票据业务风险发生。特别是在资金需求比较旺盛、财务杠杆加大的时期,问题爆发就更加集中。
一位银行人士也表示,去年融资利率和票据利率一直走低,融资利率越低,套利空间就越窄,有些中介铤而走险,涉足期限错配业务甚至直接进行票据欺诈,风险极大,甚至有一些票据的资金进入了去年下半年剧烈波动的资本市场。
建议 票据市场发展亟待规范
国泰君安银行业分析师王剑指出,票据业务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还是在于票据业务本身。对比起银行的其他业务,票据业务的最大弊病就是电子化程度极低,还存在手工交付验收环节,只要有人工参与的地方,操作风险都会加大。有业内人士指出,归根结底还是银行内部风控管理暴露问题。
付立春认为,在中国,票据市场发展并不成熟,银行票据业务也始终未有重大突破。这和中国的信用体系、商业环境、法律规定等不无关系。要降低票据业务风险,需要多方面配套。除了上述基础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之外,银行业务部门和风控部门关系协调、短期收益与长期风险之间的平衡等都可以进一步探讨。(记者马文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