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20个脑瘫孩子一个家

25.06.2014  16:14
\ - 蓝网
\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坐在孩子们中间,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爬上早热古丽(左一)的眉梢。

  早热古丽亲手设计和制作的宣传画,主题大多体现的是“人人平等”的理念。

   库尔勒市兰干乡政府办公楼前右拐约100米,是一处恬静的农家小院。32岁的早热古丽·依米提站在院子门口。六月下旬的阳光像蘸了辣椒水,晒在人裸露的皮肤上火辣辣地疼。

   6月22日,是“残疾儿童教养中心”搬到新址的第十天。早热古丽在等一个孩子。

   早热古丽失望了。她赶到数公里之外孩子的家中。“爸爸得了癌症,掏不起500元。”孩子的母亲吐尼沙古丽噙着眼泪说。待她的情绪平复下来后,早热古丽说:“这孩子以后就不收钱了,免费!”

   在这处农家小院里,生活着20个脑瘫孩子和6名护工。其中,有4名孩子因家庭贫困,早热古丽免掉了他们每月500元的生活费。

   早热古丽曾一度难以保全捉襟见肘的生活,幸亏有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汉族大哥出手相助,才让她得以渡过难关。“我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让他们有尊严地活着!”早热古丽说。

   天山网讯(记者周顺新 陈彦强 郭美君摄影报道)

   九年前收养汉族女孩

   2004年,早热古丽21岁。新婚不久的她突发急病,手术后医生告诉她,此生恐怕无法生育。

   在伤心的泪水里,早热古丽萌发了抱养一个孩子的念头。2005年冬天,在团结路一家私立医院门口,她抱回一个汉族女孩。

   “孩子是被遗弃的,当时就发现有问题。”早热古丽说,她希望能够有奇迹发生,并给孩子起名突玛丽斯,维吾尔语“英雄”的意思。

   残酷的现实印证了早热古丽的判断,突玛丽斯一岁多的时候还不会爬。经各大医院确诊,女儿患的是先天性脑瘫。

   “家里面的几间房子卖掉了,在乌鲁木齐租房子给孩子看病。”早热古丽说,虽然医生和家人都尽力了,但最终还是未能改变女儿不能站立的命运。

   回到库尔勒后,早热古丽24小时守护在突玛丽斯身边。日复一日,她希望用自己的爱让女儿绽放最灿烂的笑容。

   两个民族

   群众献爱心不分你我

   爱,像在心墙长出的青藤一样蔓延。因为无私地爱着女儿突玛丽斯,早热古丽开始将目光投向更多的脑瘫孩子。

   家里债台高筑,夫妻离婚,因照顾孩子无法脱身去打工而在温饱线上挣扎……早热古丽发现,有脑瘫孩子的家庭虽各有各的难处,但有一些困难是共同的且难以克服。

   “把这些孩子集中起来照顾,既可以让孩子一起玩,又可以让大人打工挣钱。”早热古丽说,这一想法萌生于2012

   年并很快付诸行动。短短几个月,早热古丽身边就有了20个脑瘫孩子。

   因无钱交房租,早热古丽和孩子数次搬家,最后搬到了远离市区的农家小院。“每个孩子的家长每月得交500元的生活费,这些钱根本不够用。”早热古丽说,好在丈夫支持她,拼命挣钱,孩子们才没有受苦。

   爱心是什么?爱心是雪中送炭式的资助。在早热古丽最困难的时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汉族大哥先后捐助了三万元钱,还经常给孩子们送来食物和玩具。因为不知道姓名,早热古丽亲切地叫他“汉族大哥”。

   “库尔勒市爱心妈妈互助协会会长艾米拉汗·哈力克经常和会员一起来看孩子,捐钱捐物。”早热古丽说,她组建的这个大家庭,是熟悉而又陌生的爱心人士共同撑起来的。

   爱在两个民族的孩子和大人之间传递,温暖着20个折翼的天使。

   我来养能养好养下去

   “残疾儿童教养中心”,这是早热古丽给这个大家庭起的名字。

   没有经过任何部门的批准,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个“中心”是非法的。即便如此,早热古丽还是非常努力地让“中心”趋于正规。

   “中心”设置有宿舍、活动室、按摩室、餐厅等场所。墙壁上张贴着各种各样的宣传画,这些画都是早热古丽亲手设计和制作的,主题大多体现的是“人人平等”这一理念。

   虽然“中心”的建设已初具规模,但前路依然困难重重。30岁的美丽克木·艾力亚斯是“中心”的护工之一,每月有1300元工资。“工资太低了,就当是献爱心吧。”美丽克木说,有好几个前来应聘护工的人看一眼就走了。

   “每天要给孩子喂饭、处理大小便、洗澡、按摩,一天忙下来,骨头都散

   了。”38岁的护工阿依沙汗说,要不是看在表妹早热古丽爱孩子的份上,她早就不干了。

   坐在孩子们中间,一丝不易察觉的忧愁爬上了早热古丽的眉梢。“环境不是很好,因为缺少床铺,有个别孩子还要睡在地上。”早热古丽说。

   早热古丽的丈夫最近生意上有了起色,收入可以保证他们一家三口过上富足的生活。有亲戚朋友劝她放弃这一“吃力不讨好”的所谓事业,但早热古丽不为所动。

   “我不抛弃,也不放弃!”早热古丽说,她无数次地提出这些脑瘫孩子由谁来养,能不能养好,养多长时间这三个问题。每次她内心的回答都相同:“我来养,能养好,养下去!”

   早热古丽的理由很简单:20个脑瘫孩子中,有一半来自单亲家庭,由于不够福利救助标准,这些孩子只能在家人的照顾下生活,没有经济来源的亲人无法给孩子最基本的生活保障。

   阿曼古丽·托乎提的儿子跟着早热古丽已经生活了两年多。“早热古丽给我们帮了大忙,她可不能不要这些孩子!”阿曼古丽说这句话时,泪光闪烁。

   “姐姐是好人!”15岁的夏依丹虽是脑瘫孩子,但却能用汉语清晰地表达她的愿望:“我不想离开早热古丽姐姐,我想和这些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在一起。”

   站在阳光下,微笑着的早热古丽眼神里夹杂着自信和迷茫。或许,爱心对她而言,只是一种散尽千金的守望。

   早热古丽身后的宣传画上有一行字十分醒目:爱心才是前进的真正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