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海龙寿洋公园:发展特色农业助农民致富
近日,海南省农业厅评出14个省级示范农业基地,遍布全岛各地。其中拥有着万亩田野公园美名的琼海龙寿洋,5个村子,在两年的时间里,9000多位农民人均年收入从8000元上涨到了12000元,接待游客30多万人次。10月22日,南海网记者走进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想听听这里的村民们勤劳致富的故事。
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覆盖了5个村委会,其中给记者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一个名叫礼都村的地方。
“原来是个穷地方,真的很穷。”一开始龙寿洋园区里的礼都村委会书记黎文儋就和记者说了起来。黎文儋说现在感受最深的就是村子里的村民富裕了、村子的环境变好了。原先礼都村的村民只是单纯的种植稻谷,一年下来挣不了多少钱。而有着600多户村民、2000多人、18个小组的礼都村,从2013年到2015年,用了两年的时间,每位村民一年多了5000块钱,其中已经有100多户村民还有了小轿车。
2013年5个村民成立合作社 第一年就赚了11万
“我们为什么要成立合作社?就是让我们的村民多挣点钱,生活好一点。”礼都村委会书记黎文儋和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心里话。“行情一直在变,现在外面的行情怎么样,农民确实不知道。”按照黎文儋的理解就是农户按照传统的方式操作,有个非常大的弊端就是,信息各方面都不灵通。
在2010年的时候,他参加了海南省“双百工程”之“休闲农业与精致农业”赴台湾培训项目。培训期间,台湾台生态休闲农场将精致农业发展成观光资源,使农场生产的花卉能够巧妙地应用在日常生活的“食、衣、住、行、育、乐”中,这给了黎文儋极大启发。
回来后,黎文儋带领村民发展特色农业,发展休闲农业,带动农民,以点带面。在2013年成立的合作社。合作社除了给农民种什么指明了方向,还对生产品种进行考证,带动农民一起来做,达到一个统一的品种。
原来农民的收入人均7000多元。通过这两年打造,人均收入提高到12000元,第一年合作社的5位村民就挣了11万。他认为这是刚起步,是一个好的开始。在第二年,黎文儋也开始发展休闲农业,开设了三家农家乐,建立了两家咖啡馆,再结合自己的大棚种植的瓜果蔬菜,用来供应自己的3家农家乐,使得让远方来的客人吃到新鲜、健康、自然的蔬菜水果,产业链逐渐形成,在第二年,又赚了23万。
在今年,也就是2015年,黎文儋告诉南海网记者,今年要赚个40万,让每位社员至少赚8万。“今年起,我们要把这个档次提高,现在我们做的是要上档次的东西,比如在大棚里培育灵芝、三十多种菌类。”虽然离2015年结束只有不到2个月的时间了,但按照黎文儋的设想,40万的目标今年肯定可以达成。
不砍树 、不拆房、不占田 就地城镇化
礼都村的发展只是龙寿洋园区的一个缩影。礼都村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嘉积镇坚持紧紧围绕省委“坚持科学发展,实现绿色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市委“打造田园城市,构建幸福琼海”为抓手,开始规划、建设龙寿洋国家农业公园。
龙寿洋农业公园坚持“不占田、不砍树、不拆房,就地城镇化”的原则,将自然村庄、传统农田改造、升级、转型,建设成“农民的幸福家园,市民的休闲公园,游客的追梦乐园”,落实好关于“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就地城镇化要求。2014年10月,龙寿洋稻田获评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中国美丽田园”称号,全省获得此项殊荣的仅此一个。2015以来,先后获评“海南省十大最美乡村”之一、“海南省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目前园区内的特色农业基地星罗棋布,良种覆盖率达98.8%,主要的基地有大棚瓜菜基地、兰花基地、彩色水稻基地、草莓基地、龙寿花海基地、莲藕基地、籽莲基等。
除此之外,龙寿洋园区按不同季节策划丰富的龙寿洋品牌旅游文化活动,连续三年开展草莓节、三月踏青•看琼海、田野读书节、荷花节、九月九欢乐会、康乐人家大舞会、书法展、骑行、周末田园音乐会等。
未来的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将实施“互联网+农业”工程,加快示范区信息网络建设,建设农业大数据管理服务平台,在旅游驿站打造品牌农产品展示展销长廊,探索建立示范区农业生产3G监管体系。龙寿洋万亩田野公园还将进一步丰富园区的旅游服务项目。继续推进芳草地、自行车赛道、龙庄湖等项目建设,深入挖掘本地农村特色小吃,新增兰花基地杂粮小吃店等旅游服务业。(王旭)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