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网】失传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再现海大校园 将进黎族地区学校传承文化

24.04.2015  10:53

海南大学学生在演示古代黎族人民钻木取火的过程。(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海大学生演示黎族传统体育项目“打木节”。打木节类似现在的保龄球。 是从远古时代生活在深山密林中的黎族人民投掷木节、石块猎杀山鸡、 兔子等活动演变而来。(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顶杠,是黎族男人喜爱的一种对抗性体育运动。黎族人民在生产劳动和作工之余, 为了娱乐和比试力量就开展此项运动。(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南海网】海口4月19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周静泊)打木节、打陀螺、打狗归坡……4月19日下午,数百名学生把多项失传的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在海南大学运动场再现。这是海南大学黎族传统体育特色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历时8年的研究成果。据项目负责人宋静敏介绍,这些体育项目适合进驻旅游景区,为海南旅游增添民族特色。另外,也会走进黎族地区的课堂,让这些独具魅力的体育活动传承下去。

  4月19日下午,海南大学2014级12个体育班级的学生们在海南大学运动场现场演示了11项黎族传统体育精品项目。打木节、顶杠、鸡毛球、打陀螺、划独木舟、打狗归坡、钱铃双刀、射箭、拉乌龟、撑竹筏、跳竹竿,在这些体育项目中,除了跳竹竿仍在传外,其余项目都接近失传或已经失传。

  2008年,海南大学体育教授宋静敏携海南大学黎族传统体育特色教学改革研究团队用了8年时间,踏遍海南岛山山水水做田野调查和文献资料考证,深入挖掘了52个黎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起源、流传地域、生存环境、传承谱系、代表人物、失传原因、技术动作、器材与场地规格等。

  据宋教授介绍,通过前期调查和历史考证发现,海南黎族曾经有过52项很有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们起源于黎族人民的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战争和抵御外来侵害或健身娱乐。但目前仅有4个项目仍在黎族地区流传,8个项目接近失传,40个项目已经失传或几乎失传了。

  “当发现黎族还有许多这么棒,这么有魅力的传统体育项目的时候,我就觉得让他们失传真是太可惜了。所以我想通过这个项目让这些体育项目传承下去。”宋静敏说,“因为这些体育项目大多都很简单,而且有些很有互动性,所以我们提出了海南省‘热带体育旅游’理念,可以让这些项目进驻海南的旅游景区,为海南旅游业增添民族特色。另外,还会让这些体育项目的课程走进黎族地区的学校,传承民族文化。

  海南大学黎族预科班的陈编同学告诉南海网记者,虽然她是黎族孩子,但在来海大上学之前,这些黎族传统体育项目大都都没听说过。“从去年9月到现在,我们上了一个多学期的黎族传统体育课,挺好玩的,尤其是射箭,我觉得那好酷。”陈编说,“听说现在国兴中学、三亚民族中学,还有一些黎族地区学校体育课也开始教这些传统体育项目了,这能将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

鸡毛球,是一项欢快、激烈、手脚并用的隔网比赛项目,起源于清末民初,

流行于白沙、儋州一带的黎族村寨。(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打陀螺,在黎族体育项目中称为“打转子”,是一项流传已久,玩法多样的比赛项目。(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划独木舟,海南岛四面环海,岛上江河纵横,黎族人在捕捞、狩猎、农耕等生产活动中,

常遇到江河阻隔,因此黎族人民从古代起就利用独木舟等水上交通工具谋生。(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打狗归坡,是海南三亚一带黎族民间多人参与的传统体育活动,和曲棍球类似。(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钱铃双刀,起源于一个黎族爱情传说,后逐渐从黎族武术“斗婚”演变成尚武舞蹈。(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射箭,黎族人民传统体育活动,带有浓郁黎族特色。(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拉乌龟,是黎族青年男子在农闲季节或喜庆节日举行的一种体育项目。(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跳竹竿,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也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

跳竹竿,黎族最古老、最受欢迎,也是黎族民间最具代表性的传统体育项目之一。(南海网记者周静泊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