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品德分怎么加?难难难
目前,全国31个省份已正式出台新调整的高考加分照顾政策。此轮大规模调整主要集中在体育、奥赛等缩减项目及降低分值。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13个省份加分项目中提及思想品德及见义勇为,北京甚至奖励加20分。加分政策引发社会各方争议。
“思想品德加分”并不是新政。早在1987年国家教委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暂行条例》中,就曾提出对政治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的学生,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决定可适当降低分数,由学校审查录取或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2001年《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中,也有类似表述。
与之前的加分政策改革一脉相承,此次加分政策改革,各地陆续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主要集中在取消和缩减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部分科技类竞赛高考加分项目和体育特长生高考加分项目,旨在治理加分泛滥和“加分腐败”现象。由此可见,此次高考新政的最大变化之一就是加分政策的“瘦身”。
有人评论说,把奥赛当做进入理想大学的敲门砖,今后或许不那么灵了,而“思想品德加分”或将成为又一块“敲门砖”!据报道,北京市《高考加分政策及资格审核要求》,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先进事迹、对社会有较大影响的考生须经有关中学推荐,市教委核准,市招生考试委员会批准。
也正因为如此,对于思想品德加分,一定要在操作性上下功夫。我们许多想法可能是好的,出发点也不错,但由于不考虑操作性问题,吃了不少亏。应该明确的是,不是所有优良品行都需要通过高考体现,高考主要是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检测。当下,实施思想品德高考加分政策时需注意三个方面:一是要考虑加分的可操作性;二是鉴于思想品德量化难、要求高的特点,建议对个别情况个别处理,而不作为普遍要求;三是无论是哪种情况,都必须公开透明,对过程进行公示。
同样,无论实施怎样的加分政策,都要做到“三公开”,即加分具体内容公开,加分具体对象公开,对公示后有争议内容的如何处理的结果要公开。只有在公开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公平。
我想,所有人都应该了解到,高考是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手段,但不应被当做是唯一手段,把所有的美好都加到高考分数上作为砝码,是高考不能承受之重。高考也需减压,请勿再为高考增压加肥!▲(作者是语文出版社社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