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松:音乐创作需要人和人沟通,需要互相激发
1月14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指导、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主办,阿里巴巴联合协办的“2016全民互联网嘉年华”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网商大会后久未露面的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高晓松亮相此次的互联网嘉年华,在“未来互联网高峰论坛”上进行“互联网与音乐创作“的主题分享。高晓松在分享中提到,互联网对音乐行业的影响集中在数据对数据、数据对人、人对人三个方面,由于今天分享的主题只谈创作,所以重点阐述互联网对人与人关系的影响。同时,他也透露,阿里音乐接下来将集中最多的资源创建平台,布局音乐全产业链,推动这个产业的向前推进。
在整个娱乐行业,“互联网+”或者互联网化的过程中,互联网行业习惯精算,特别喜欢把什么事精算。但是内容行业,是没有办法精算的。高晓松认为数据对数据的作用不体现在创作上,而体现在发行上。他说,大数据并不是对所有的一切都有用,从最基本的哲学来说,上帝从来不给人类一个解决一切的方案,因为如果有这么一个解决一切的方案,上帝本人就没用。大数据对创作没用,对音乐产业最大的用处是发行!纵观这些年音乐渠道的发展,基本上由于数据对数据非常精准,非常普遍,所以基本上对传统的发行渠道进行摧毁代替,这才是大数据非常管用的地方。
互联网数据对人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对音乐的推广上,但是相对于互联网对音乐发行渠道的颠覆替换,目前只是部分性替代。高晓松现场举例说,现在的音乐人大家发一张新唱片,发一部新电影,还会去快乐大本营比划一下,去电视、传统媒体比划一下。这也是大数据或者互联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所以,数据对人这件事在推广上,代替了大部分的渠道,但是还是没能完全代替。
互联网对音乐行业最大的推动是创建更大的平台
在深入阐释互联网对音乐生产过程中的商业创新上,高晓松说,音乐创作对相遇、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比较依赖。“无论何时音乐创作是需要人和人沟通,需要人和人在一起互相激发,需要高山流水。为什么过去高山流水那么珍贵?就因为过去提供的平台太小,人与人遇到的机率太低了,大家都在田野里走,可能要走很久很久,有些钟子期也没有遇到俞伯牙。
他回想自己的入行经历说,早期的乐队流动性特别大,就因为平台小,大家选择很小,因此想要很好的贝斯手、鼓手、吉他手只能在固定的演出地方找,而今,互联网提供了一个这样的可能性,对音乐的创作,有这样的周边的影响,有更多的选择,和更多的人合作,和更多的作词、作曲的人合作。
作为阿里音乐集团董事长,高晓松也分享了阿里音乐集团接下来的动作。他说,既然互联网提供了人和人的平台,接下来阿里音乐要把这个规模做得特别大,以大浪淘沙的方式来做,在创作的环节上,做一个巨型的全球平台,提供最大的资源的支持。让过去那些因为“我为什么没有创作,我为什么产量低,就是因为曲少;或者说我的作曲我为什么产量低,因为我写了曲没人给我填词”等音乐人在创作中遇到难题得到解决,提高伯牙与子期相遇的概率。所以,今年阿里音乐集团会让大家看到我们有庞大的平台,庞大的资源释放,以及庞大的事件性的内容会发生,我们在推进整个音乐产业的向前发展。
至于对这样商业创新模式的效果预估,他引用马总的商业思维说,“跑起来以后再看该怎么调整,头一年,头两年,阿里音乐没有更多地去想盈利模式,也可以不盈利。阿里音乐集团将以最大限度汇聚全球音乐资源的能力,将整个行业向前推进。如同阿里巴巴这些年的发展路径一样,在全行业推进的路上,再来看中间还有什么事可以做。”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