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衔高息连环计"为何能骗过重重监管
五年时间,207人受害,集资诈骗超10亿元,发生在海南的“沈桂林集资诈骗”案再次向人们证实:高额投资回报展示“财富神话”时,风险已在步步逼近。海口警方对此案的调查日前已基本结束。然而,该案中的疑点却耐人寻味:沈桂林把典当公司作为集资诈骗的幌子,近两三年内,个人账户进出资金动辄数亿元,竟没引起相关监管机构的警觉。(6月22日南海网)
长达五年时间,207人受害,诈骗超10亿元,却未能及时引起监管部门的警觉,未能及早对违法者进行查处,给受害人带来巨额经济损失,这不免让人感到唏嘘不已。从报道来看,这起集资诈骗案并非天衣无缝,有着诸多很明显的疑点,这也就不免让人质疑,如此骗局为何能骗过重重监管,难道是我们的监管机构失明?
海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收藏协会会长……这些耀眼的地位与头衔,固然具有诱惑性和欺骗性,但倘若工商、商务、金融等政府部门有一双火眼金睛,面对兼具如此多耀眼头衔的嫌疑人,多一份认真又岂能逃过双眼?就以其典当行来说,早在2009年以后,其典当公司已基本没有业务、资不抵债,对其财务状况相关部门岂能毫不了解?
而其大肆高息圈钱的基础,更是以一系列自我策划的虚假诈骗连环计,比如4000平方米的两层办公楼、800余亩公司土地、拍卖、画展等等。但最终的调查结果却是,价值近亿元的房地产他项权利登记证是一个花几十元买来的假证,4000平方米办公楼早已抵押给了别人,价值一亿多元的800多亩地根本就没有土地证。
而更让人惊讶的是,沈桂林在各大银行个人资金大额流动,却仅有2家商业银行去年底向人行海口中心支行的相关部门上报可疑资金交易报告。显然,在“官衔高息连环计”面前,不止是工商、商务、金融等部门被蒙在鼓里,没有做到应该有的监督和约束,银行、税务、商务等部门对典当公司和沈桂林账面的监管也存在严重缺位。
在这种情况下,有着高官头衔,有着各种光环的沈桂林,成功吸引了受害人对其投资,成功骗过了所有监管部门,使得这一集资诈骗案直到五年后才浮出水面,给受害人带来无法挽回的损失。对此,显然不只是银行、税务、商务等部门进行反思,加强对各行各业、个人资金账目审查的力度,更需要从制度上进行规管。
试想,倘若沈桂林没有海南省工商联副主席、省政协委员、省收藏协会会长等头衔,又怎能如此轻易骗得集资款?也正是这些耀眼的地位与头衔,成为了其诈骗的工具和护身符。因此,我们还需要透过这起案例,反思我们对半官半商或顶着各种官衔者从事商业活动的监管,从制度上规范和约束其行为,避免官衔成为其敛财工具和护身符。(禹海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