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挖骑楼老街文化内涵是业态转型首要之路
骑楼老街风貌
在经历了长期的湮没之后,曾经见证了海口商业繁华的海口骑楼老街区被慢慢逐一修复。经过对骑楼建筑的修复和文化的挖掘之后,骑楼老街仿佛又回到了它们的鼎盛时期,从历史的烟尘中走了出来,再次鲜活起来。
白色雕花的窗棂、彩色的南洋玻璃、门楣上清晰的老字号……3月15日下午3时许,漫步于海口市中山路骑楼老街,来自湖北的游客晨晨拿起手中的相机,细细品味着这条骑楼老街的每一处动人之处。
2009年,海口老街荣膺首届“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后,她所具有的文化旅游价值更加难以估量,无论是政府、商家还是市民,都期盼着这里有朝一日能够成为海口旅游的一张名片。这其中,新业态的培养,则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新业态发展成必然趋势
内庭别有洞天的“自在咖啡“、宣传船木艺术的“老船长”、专卖古玩玉器等珍藏品的“琼藏阁”,专注于本土文创产品的“哆咪人”、传承和展示炭画工艺的“炭画世家”……沿着中山路骑楼老街一路走去,以往众多的灯具店铺如今已经被一家家颇具特色的店铺替代,往日嘈杂喧闹的街道变得恬静许多。在这一带热闹街市的包围中,这一条骑楼老街似是另一处辟出来的“桃源”。
作为海口骑楼老街区最早“回归”的中山路,新业态的培养已经历时两年多。如今,中山路已经汇聚了多家旅游纪念品店、南洋风情咖啡屋、各类文化展馆等。
在这条老街上经营了10年的灯具店后,陈永强在中山老街迎来新改造之后,看到了无可逆转的业态转变趋势,把自家的灯具店关了门,在老街上经营起了咖啡厅。虽然目前老街上依然存留有几家灯具店,但由于众多新店铺的入驻,老街的业态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据一名知情的老街店铺主人透露,几个依然维持着老本行的灯具店店主也已萌生了转行或者退出骑楼老街的想法。
除了传承骑楼老街传统文化,培养新业态,海旅集团以及海口市骑楼办也积极举办各类艺术文化交流活动,以期在此营造艺术氛围,吸引更多市民、游客和商家的关注。
人气不足定位不准困扰发展
虽然随着众多新店铺的入驻,海口骑楼老街的业态已经朝着旅游化的方向迈进,但由于种种原因,老街的人气依然不足。
“我们现在都是在亏本经营中。”陈永强无奈地笑着说。这样的经营困境困扰着众多骑楼老街商家们,对他们来说,目前正处于艰难的坚守期。
“我觉得现在骑楼老街的文化挖掘得还是不够,因此还是很难吸引来游客。”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街店主表示,目前老街虽然已经引入了众多新业态商家,但很多商家与老街的文化特色并不贴切,店铺的经营品位也不够高,“有些商家还整天用大音响放着流行音乐,我觉得这样很不符合骑楼老街的定位。”
“要想留着游客,让他们充分了解老街的历史和故事十分重要。但是目前老街在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好。”“哆咪人”的主人谷春刚认为,老街应该加强在文化展示和讲解方面的工作,让游客对老街有更深的了解。
仍需进一步挖掘老街文化
海口经济学院教授刘荆洪指出,海口骑楼老街依然存在经营管理松懈与文化管理不善、缺乏骑楼文化内涵的挖掘、缺乏科学的卫生管理和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问题。
对于骑楼造型与其中的商铺经营,刘荆洪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表示应当充分挖掘骑楼文化内涵,将骑楼作为海口的核心人文景观进行打造,“骑楼的造型要符合当年的建筑风貌,在材料上、建筑上与当年保持一致。骑楼的店铺经营内容最好也要与当年一致,例如当年骑楼有个照相馆,那么,里面的照相设备最好用老式照相机,推行黑白照片,让中外游客来照特色照片。当年的店员穿的是民国服装,现在也要给予恢复。一旦骑楼成为核心景观,那么游客会日渐增多。”他认为,当游客增多后,便会带动骑楼老街周边街道的发展,推动这一带旅游与商业的繁荣。
而同济大学建筑成规学院教授、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阮仪三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表示,由于业态的调整涉及到产权、居民利益、业态效益和其他深层的原因,海口骑楼老街要完成业态调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阮仪三认为,如果在老街上,皮鞋店、服装店、旅游用品店的纷纷开张,这些并不能代表文化。他表示,历史文化名街首先就是历史和文化,政府应该优先考虑让那些有文化品味和内涵的文化艺术机构、画廊、古玩、小书店等进入,文化和业态调整工作应逐步吸引相关的人员和机构,保留传统,恢复传统。
(审核:韩建畴 编辑:蔡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