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救治首例罕见血型溶血病 比“熊猫血型”还珍贵

12.09.2014  08:50

   海口网9月12日消息 (海口晚报全媒体记者 李晶晶)日前,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接诊了一例比“熊猫血”还罕见的“RH(E、c)”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例。经过医生的及时筛找配型,患儿成功换血,转危为安。

  据海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主任陈兴月介绍,8月29日早晨6点多钟,一名孕妇在万宁市某农场医院顺产下一名男婴。但到了下午3点多,孩子却突然全身皮肤严重发黄,连尿都变成了“酱油色”。“应该是重度黄疸,需要马上转院”。农场医院迅速和海南省人民医院取得联系,于当晚9点多将孩子转送到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抢救。医生马上为患儿抽血化验并治疗,化验显示男婴的黄疸指标相当高,病情凶险,医生怀疑是新生儿溶血病。

  新生儿溶血病并不罕见,但让输血科专家没有想到的是,对患儿血型进行检测后,发现患儿的血型确定为B型RH(D)+,并且和母亲的血型相排斥。由于省血液中心和省人民医院没有这种罕见的血型,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从库存的10多袋B型血液中侥幸筛出了E和c抗原均是阴性的血液共3单位600毫升。凌晨4点,筛选出的血液与患儿进行交叉配血试验,配血结果相合。

  “晚一分钟为孩子换血,生命危险就多一分。”经过多学科专家的紧密配合,8月30日凌晨6点30分,600毫升B型RHE、c抗原阴性红细胞和AB型血浆混合血缓缓流入患儿体内,终于保住了这个刚出生的小生命。

  “这是我省发现的首例‘RH(E、c)’血型不合新生儿溶血病例。”省人民医院输血科主任夏兰表示,男婴患的是新生儿Rh溶血症,是一种非常凶险的病症。这是母亲与胎儿的Rh血型不合引起的血型抗原免疫所致的一种溶血性疾病。如不及时治疗将会危及生命或致残。她了解到,全国有记录的病例也就10例左右,而且有的病例未抢救成功,还有致残的病例。夏兰介绍说,Rh(-)属稀有血型。目前RH血型系统已发现有5种抗原,分三组Cc、D、Ee,其中Cc和Ee型的发现率仅为千分之三。

   链接:

  Rh(-)血型,俗称“熊猫血”。目前RH血型系统已发现有5种抗原,分三组Cc、D、Ee,现在常规的RH血型检测鉴定实际仅仅是RH(D)抗原,在新生儿RH血型不合溶血病例中以RH(D)为常见,其他Cc、D、Ee型极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