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码上点餐”要先关注公众号?海口部分餐厅这波操作引吐槽

28.11.2019  12:13

      出去吃个饭感觉被套路了海口部分餐厅这波操作引吐槽

      “码上点餐”要先关注公众号

      律师:涉嫌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手机扫码点餐逐渐流行。然而,这种点餐方式却引起部分消费者的反感。近日,就有海口市民反映,在餐厅就餐时,被告知没有纸质菜单,只能扫码点餐,并且必须关注餐厅的公众号接受其推送的信息。律师表示,餐厅的这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

      市民反映

      扫码点餐被“套路”须关注店家公众号

      前几天,海口市民杨女士和朋友相约到国贸片区一家酸菜鱼餐厅。当她准备点餐时,服务员指了指贴在餐桌上的二维码,让其扫码点餐。然而,接下来的操作,让杨女士极为不爽。

      “我以为扫一下桌上贴的二维码,菜单就出来了,没想到先跳出来的是餐厅微信公众号界面。该店服务员称,必须关注公众号后才能在菜单栏进行点菜。”此前,杨女士就听朋友吐槽过类似的经历,没想到这次自己也遇到了。消费者点餐没有必要整这么麻烦吧。

      市民陈志强也遇到过同样的经历。“有一次我在国兴一家火锅店就餐,进店后想看菜单,被服务员告知没有纸质菜单,须用智能手机点餐。之后,我扫了二维码关注餐厅公众号,才看到菜品。”陈志强说,操作程序对年轻人倒是简单,但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就为难了。

      此外,陈志强对商家这种强迫消费者关注公众号“吸粉”的方式颇为不悦。“这不就是套路我关注他们的公众号嘛。”

      记者走访

      商家为“吸粉”提供额外优惠券

      11月27日,南国都市报记者走访了海口多家餐厅发现,不少餐馆都在引导顾客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点餐,有的已经不提供纸质菜单。

      在海口国兴片区一家寿司餐厅,服务员提示记者通过桌上贴有的二维码点餐。该服务员表示,店里现在已不提供纸质菜单,都是扫码点餐,这样工作效率更快,客人等餐的时间也会缩短。

      在走访中,记者发现很多餐厅提供的点餐二维码中,也都埋伏一个“小心思”:必须先关注餐厅微信公众号后才能点餐。为增加公众号的粉丝量,有的商家还会提供额外的优惠券。

      在椰海大道吾悦广场一家名为“拾味馆”的餐厅里,虽然提供纸质菜单,但服务员还是引导记者扫码点餐。服务员说,他们提供的纸质菜单是让顾客查看菜品,下单的话都是在“线上”进行。

      在一家山西菜馆里,当记者问能不能不关注公众号就点餐,该店服务员给记者出了主意。“如果你真不想关注公众号,等点完餐再取消关注就可以了。”

      市民吐槽

      关注公众号后常接收广告推送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餐厅“抛弃”传统点菜方式,使用扫码关注公众号的方式点餐,这引起市民热议。有市民认为,手机点单更环保、操作也便捷。“传统菜单太浪费纸,制作成本高,折损率也高。这些成了商家‘抛弃’传统菜单的原因之一。”市民王乐说,此外,餐厅还是希望通过关注公众号的方式“吸粉”,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

      “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后,时常接收到商家的推送令人烦恼。”市民小刘说,他经常去餐厅吃饭,不知不觉就关注了好几个餐馆公众号,隔三岔五就有广告推送,都是一些没有“营养”的内容。小刘想删除,却发现里面还有积分和优惠券等,便舍不得删了。

      在走访中,记者随机采访了近20位市民。多数市民表示,商家的这行为,有种被强迫、被套路的感觉。也有市民担心,关注这些公众号后,个人信息会被泄露。

      “有的公众号关注后,还要获取手机上的通讯录、相册等信息,这是不是容易泄露个人信息?”市民周女士称,微信是非常隐私的,包括一些公众号都是她想订阅才关注,现在商家直接“强迫”关注后再点餐,这对她的自主选择权极为不利。

      律师说法

      涉嫌侵犯消费者选择权

      就是简单吃个饭,还要额外关注商家的微信公众号。记者走访发现,这种方式让一些消费者感到不满,甚至有种“被要求”的感觉。

      那么,商家这种操作方式,是否符合相关规定?海南大弘律师事务所律师丁金亮表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含有前款所列内容的,其内容无效。所以,商家的这种行为,涉嫌侵犯消费者的选择权。

      “其实,商家的这种行为是希望得到消费者的关注,从而达到盈利的目的,但前提必须尊重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餐饮业本身就是服务行业,应做到人性化服务。点餐时,应让消费者自行选择。”丁金亮说,如果市民在日常生活遇到此类问题,可向市场监管部门进行投诉,从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