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航370飞机失联 温情微博期盼航班安全被转发12万次

20.11.2014  12:21
\ - 蓝网
来源: www.hnntv.cn

  截至昨天中午12点,MH370的航班信息一直是“延误”。以往我们最烦的两个字,此时却代表了我们的期望。

  原标题:希望天亮就回来了

  “MH370失联”“机内人员239名,中国乘客154名,包括2名婴儿”,昨天,这样的数字信息一点点公布,人们的心也被紧紧揪在一起。截至昨晚9点半,航班MH370已失联20个小时,虽然新闻中不断有专家、学者分析航班“可能发生重大事故”,但无论身处何处,大家都在与焦急的家属们一同,祈祷同胞们可以平安归来。

  “雷达呼叫MH370”

  对话,只为你祈福

  昨天下午1点多,来自微博认证为“航空管制员”的一则微博让很多人动容。

  博主“航空管制锐RAY-ATC”以自己的职业口吻对话MH370:“马航370,管制雷达希望看到你,如果听得到,请保持现有高度,直飞目的地。放心,我们为你申请直飞,其他好心机组也会配合避让的。大家都很乐意让你们第一(时间)落地。航路天气目前晴朗,目的地北京气温5℃,有些冷,下机穿厚点。记得抱抱接你们的亲友,他们很爱很爱你们。Goodday。”

  网友们热情转发这条温情的微博,祈福期盼航班安全,不少人还叮嘱机内乘客“玩儿够了就快点回家来吧”,也有人误以为这真的是首都机场发给机组人员的工作信息。截至昨晚8点半,这条微博已被转发12万次,评论过万条。

  昨天下午,京华时报记者试图与这位博主取得联系,但未得到回复。他在随后的微博中解释称,自己的那条微博仅仅是从管制员角度,向多年的航空老战友传递祝愿,慰藉心灵,并非真实情况,“北京时间昨晚10点到早晨8点,是守夜管制员的工作时间。早上8点去轮岗接替他们(值班不可带手机),才知道马航未按时抵达。直到中午12点下班,才能仔细从外界(新闻等)了解、分析情况”,并请网友与真实情况区别对待。

  “请谨慎转发微博”

  关注,也需要理性

  在昨天搜索工作持续的20个小时里,是否取得飞机信号、是否确认飞机坠落等消息时有传闻,也让乘客家属和公众不知所措。为此,昨天下午2点多,央视新闻官方微博发出倡议:“请不要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工具转发主观臆测、麻木不仁、随意攻击的帖子,乘客家属和朋友也在用微博等获取信息,不要给他们造成更大的感情折磨和精神压力。我们一起为239个生命祈祷!”此呼吁得到23万多网友的响应。

  昨天,有媒体发布了记者采访乘客家属的图文。镜头中,家属们大多红着眼眶、神色憔悴,某些网站的主页焦点图更直接贴出家属情绪失控的现场画面。在灾难事件面前,记者如何把控职业和情感的分寸,引发了公众及媒体从业人员的讨论。

  中国青年报记者叶铁桥强调了记者采访的必要性,“揭露出来的有些事实是残酷的,有些真相是一时不能为社会公众所接受的,还有些引发的后续效应也是报道者所不愿看到的,但这并不意味着记者可以在这些角落走开,只要事关公共利益而非私域,他们就应该在那儿”。

  媒体人王志安也支持记者对家属的采访,但他强调,通过正确的方法去接近目标,才是真正的职业伦理。没有不能拍摄的场景,只有不能采取的方法。“媒体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不受当事人欢迎的角色。这很正常,因为公众的知情权和当事人之间的隐私保护是相互冲突的。这里面的边界是法律,不是当事人的感受。只要在法律的框架之内,媒体的采访权利就应该得到保护,即便有些采访和拍摄会导致当事人的某些不快。”

  电视制作人许文广建议,媒体记者应多追问马航,而不是乘客的家属,“他们此刻知道的飞机信息不会比你更多。已经有媒体发布大声痛哭的家属的照片了,画面里看到一圈照相机和摄像机围着痛苦万状的他们在拍摄。给他们应有的空间和尊严,即使你记不住新闻的伦理,也应该记得作为一个人的准则。”

  记者手记

  显示屏上的MH370

  昨天上午10点,我到达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国际到达的B口处。数百家国内外媒体围聚在这里,所有人都焦急等待航班的最新消息。

  “延误”,在航班信息显示屏上,MH370的信息用红字标注着。现场弥漫着焦虑的情绪,所有人都在刷着新闻,祈祷传来好消息。任何来到这里的人也都可能接到媒体的采访请求。

  中午12点半,一名接机的男子被多家媒体围住,他表示,自己依旧不清楚航班的具体情况。简单回答后,他匆匆离开机场。

  中午12点44分,显示屏上,MH370的状态由“延误”变更为“取消”。在首都机场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办公室的门外,又一名男子询问马航工作人员,他自我介绍,是来接包括老板在内的6名乘客。他说,除了“航班失联”,自己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10分钟后,再看向显示屏,MH370这趟航班,已经从信息表上消失。

  京华时报记者梁超

  坚守这一丝希望

  飞机失联,所有人都是沉痛的心情。昨天上午10点多,我赶到丽都饭店家属等候区采访。担心听到坏消息,伤心看到痛哭的画面,我几乎全身都在发抖。

  中午12点,陆续赶到的家属开始确认失联乘客名单,他们的呼吸被不断刷屏的“最新消息”抓着。

  在不到100平米的等候区里,不时有电话声响起,有低声交谈,也有家人们焦急的哭声,但更多时候是互相安慰的细语。今天之前,这里很多人从未谋面,但一句安慰、一个眼神,让大家成了亲人,给予彼此更多的坚定力量。

  晚上10点半,等候区仍有数十名家属的身影,即便这里空气流通不好,网络不通畅,但依然执着坚守,为的是一丝的希望。

  京华时报记者王莉霞

  微语传情

  失联,可不可以是个玩笑

  @沉鱼或落雁(向京华时报记者回忆机上乘客冯纪新)

  与冯先生仅有一面之缘,是在合肥一个山水画家的展览。当时看他不像旁人步履匆匆,而是停留在一些画作前仔细地观摩,就多聊了几句。不知不觉谈得投机,得知他勤于写生,也曾是宣传部长,言语间却很平和,对他有些敬重。之后,他送了本画册给我,并说起马来西亚展览的事,我们就这样认识了。短短两个多月,没想到他以这种方式出现在我们的朋友圈,真的有些难以接受。希望,会有奇迹!

  @新闻晨报秦岭西岳-布丁他爸

  经常去浦东机场拍飞机,以前下午时分都能看见马来西亚航空的777客机降落。那时总觉得马航飞机没彩绘,都拍厌了,甚至是懒得举起相机。现在觉得我错了,因为每拍到一架,都意味着200多生命的平安归来。我在浦东拍到过9架马航777,包括失联的9M-MRO。以后,我会珍惜拍每一架飞机落地的机会。

  @AaronYZ杨舟(转发)

  在首都机场马航MH370航班显示的状态依然是“延误”,以往我们都特别不耐烦的这两个字,此时此刻,却代表了我们的期望。我们牵挂着机上每一位人员,这一次,也是第一次,希望这真的是个让我们期待的——延误。

  @AnninShanghai

  回家路上一直在听鬼束千寻的《月光》,“我们每个人都是God"schild”。在英国的好友Iain说过,最可怕的不是自己的死亡,而是你在那一刻知道坐在你身边的家人的命运。

  @卢思浩Kevin

  还是想说其实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回头想想自己有几次都是和灾祸擦肩而过,或许走慢一点走快一点事情就不是现在这样了。每个人都有那么些想起来就会后怕的时刻,但好在那些没有发生。谁都无法预测明天会发生什么,所以好好拥抱当下的每分每秒吧。希望灾难少些再少些。

  文/京华时报记者龚棉实习记者张思佳图/京华时报记者谭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