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过后见彩虹 琼州新绿绕枝头
台风“电母”重创多个市县,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奋起自救,重建家园
风雨过后见彩虹 琼州新绿绕枝头
■ 本报记者 梁振君 李佳飞
见习记者 林晓君
8月27日,日悬中天,儋州市中和镇长塘村附近田洋里的积水已经消退,村民卜钟馨赶着牛车从家里出来。一个多星期前,一场罕见的持续强降雨淹没了全村田地,他所种的豇豆及黄瓜全部泡在水中,几近绝收。“天灾,没办法。”他笑笑说,“不过前几天我已经全部补种上豇豆了。”
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8天前还是一片泽国的高山塘村,如今已是另一番景象:村道打扫得干干净净,洪水冲来的垃圾被统一归置到垃圾桶,水毁农田人头攒动,田地又重新披上绿衣。
行走在儋州、临高、昌江等受灾市县,瓜果蔬菜及时复种、改种,冲毁的桥梁争分夺秒抢修,电、水、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基本全线修复,损毁的农房正在抓紧修葺……大灾过后,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灾区群众与全省人民一道,众志成城,迎难而上,奋起自救。从不向命运低头的海南人民,在强大的海南精神和时代精神引领下,在琼州大地奏响了一曲加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激昂旋律。
中流砥柱
今年8月14日至19日,台风“电母”给琼岛带来罕见的强降雨,造成19个市县176个乡镇140.6万人受灾,特别是儋州、临高、昌江等西部市县,局部地区4天时间的降雨量超过该地区年均降雨量的一半。暴雨肆虐下,路断桥垮,树倒屋塌,田地遭淹,水漫村庄……满目疮痍下,琼岛遇挫弥坚。
人们不会忘记,大灾面前,省委、省政府运筹帷幄、科学调度。省委书记罗保铭紧急作出批示,要求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省长刘赐贵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全面部署防汛防风工作,并亲自带队深入抗灾一线检查指导灾后恢复生产工作。
人们不会忘记,在防汛救灾的关键时刻,在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下,省政府18日上午派出5个抢险救灾督导组,分赴受灾较为严重的儋州、临高、昌江、东方、白沙指导抢险救灾工作,并嘱咐有关部门在抢险救灾的同时,加紧谋划灾后重建问题,尽快抢修基础设施,为恢复生产奠定基础。
19日下午,台风对我省影响逐渐减弱,省政府随即召开灾后建设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省救灾救助和灾后建设工作,要求严密防范发生灾后次生灾害,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夺取防汛救灾的全面胜利。
这次会议,查摆了问题,明确了努力方向和下一步工作重点,对于全省上下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全力以赴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意义重大。
灾后第一时间,省政府紧急调拨救灾资金5000万元,支持儋州、临高等10个市县,用于灾民救助、工程修复等救灾工作。省政府办公厅及时下发《关于切实做好灾后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的紧急通知》。
灾后第一时间,儋州紧急预拨1800万元,其中省级救灾资金800万元,直接用于灾后恢复生产和重建家园;临高下拨筹措调剂救灾资金1260万元;海口市财政18日下达了第一批救灾资金1100万元;昌江19日紧急下拨首批灾后重建资金1060万元……
一笔笔紧急拨付到位的救灾资金,一个个加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有力举措,成为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加速器。
万众一心
灾前严防死守防大汛,灾后接续发力大抢修,尽量缩短百姓受灾情影响的时间,尽快缩小受影响的面积,尽早恢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这是省委、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
在灾后重建的日子里,处处跃动着感人的身影。交通、园林、水务、电力、通信等部门和单位以及企业迅速响应,发扬连续作战的精神,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争分夺秒加快抢修。
复电是恢复通信、供水和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的基础。“电母”携强降雨来袭,海南电网Ⅲ级响应防御,兵分六路,累计投入抢修人员上万人次,奔赴受灾最严重的临高、儋州、东方、昌江、白沙等地,争取水退、人到、电通,一盏灯不亮,抢修不停歇。
省交通厅第一时间调集上千名公路人打响抢险保通战。随着天气好转水位下降,以及公路部门的通力抢修,我省公路因水灾导致阻断的线路逐步减少。
因罗带河河水暴涨导致穿河而过、供应东方工业园区的原水管道抢修工程,24小时不间断作业,人停机不停,分秒必争往前赶,这样的忙碌场面已持续9个昼夜。
省农科院的5个恢复生产小分队的足迹遍布临高、海口、儋州、昌江、东方、乐东、澄迈、白沙、五指山等地,重点了解蔬菜、果树、水稻等作物的受灾情况,指导传授符合当地情况的恢复生产措施。
在各级各部门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被台风中断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迅速得到恢复——
在儋州,23日,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断电的最后一个村庄——洪宅村恢复供电,这也标志全省受灾64.14万用户生产生活供电全面恢复。
在临高,金晨基地的工人们正忙着清理满目疮痍的香蕉园,砍掉倒伏的旧苗,补种新苗。
在昌江,十月田镇万善村的桑蚕养殖户吉福祥等人正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挂蚕、恢复生产。为减少损失,村支书卢德才更是在暴雨后第一时间给蚕房送来了可以除湿的水帘空调。
……
截至目前,全省高速公路全线车辆可通行,无阻断;所有国道可通行,无阻断;省养县道仅剩个别线路正在加速抢修,农村水毁公路正在抢修。雨过天晴,备受持续强降雨冲刷的城镇环境逐渐恢复,居民生活已步入正常轨道。
不屈不挠
灾区如战场。一次次灾难的洗礼,砥砺着人民群众意志,凝聚着不屈不挠的海南力量和精神。
昌江霸王岭通往王下乡道路中断,全乡3400多名干部群众被困山区。强降雨前已进入王下的驻点干部和群众组织钩机等设备积极自救,“无论多累,都要打通这条生命线”。
位于儋州境内的八一总场的抢修点不仅地处偏僻,而且还横跨了一条河流,另一侧的抢修人员和车辆根本无法通行。前来支援的琼海供电局抢修人员蹚过齐腰的河水,扛着几十斤重的抢修器材、物资,不知摔了多少跤,一个个摔得像泥猴一样,终于在22日20时将两处断线接上。
白沙黎族自治县南开乡莫好村村民互助自救,抬大树、清淤泥、修复鸭舍,有粮的人家接济没粮的,能住的人家接来了房屋损毁的。
不屈不挠,不等不靠,众志成城,这是灾区人民群众奋起的精神写照。
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能够锤炼严实作风;越是面临繁重任务,越能考验能力和水平。大灾面前,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任何灾难面前,党员干部带头永远是最好的动员令。
大灾面前,相关市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均第一时间到灾区一线蹲点检查指导防汛防风工作。
接报水库险情,儋州市委主要领导18日晚连夜带领一百名武警官兵驰援排浦,险情排除后立马转战东成、新州坐镇指挥村民转移,几乎彻夜未眠。
在昌江,全长52公里的石碌至王下乡道路经全力抢修于20日下午实现功能性通车;次日上午,一直奔波在救灾一线的县委主要领导顾不上周末休息,直奔王下乡看望受灾群众,并送去慰问品,指导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连续多日,临高县四套班子成员及县直各机关主要负责人全部深入包点镇、农场,全面巡查,确保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各乡镇驻点党员干部忙碌于调运分发救援物资。
“虽然被洪水困了几天,但没有一个人挨饿,有驻村干部和党员守着,群众心里踏实。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给力,恐怕我们就回不来了!”这是临高县临城镇西田村获救村民邓学宝的感慨,也是广大灾区群众共同的心声。
在狂风暴雨中,我们看到了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担当。在及腰的洪水中紧急抢修设施、挨家挨户转移留守老人、用塑料盆营救被困在家的婴儿……大灾面前,全省上下团结一致、迸发出战胜灾难的磅礴力量,镌刻下海南人民坚韧、刚毅、坚强、果敢的巍峨丰碑。
大爱无疆
洪水无情,人间却有大爱。
在抗洪救灾的过程中,有一群人不畏艰险、不计个人得失、甚至不惜冒着生命危险的壮举善行,始终温暖着灾区人民的心——
为救落水的村民,年轻的边防战士欧阳文健献出了生命;儋州人武部参谋黄昭文连救6名群众,被漩涡卷入沟底后为群众所救;海南省军区某海防团特务连连长任美凡带领15名官兵,暴风雨夜冒死出海拯救儋州市海头镇13名失踪渔民……他们用生命的力量,谱写了一曲曲激昂壮烈的青春壮歌!
为排除险情,六旬老人躬身在积水中掏井盖、清理垃圾;
洪峰来袭时,“钩车英雄”王信初在生死关头救回9条生命;3名中巴车司机往返积水村庄数趟,转移1000多名被洪水围困的村民;
洪水渐退时,来自四面八方的爱心一拨拨涌进灾区——
在临高,受灾最严重的县人民医院,从三亚、海口、儋州等地驰援而来的民间救援力量,自发组成“洪水艄公”,将一个个急症患者接送于医院和县城之间,紧紧连接起生命的纽带。
在儋州,木棠卫生院内,来自海医附属医院外科、皮肤科、消化科、呼吸科、骨科的7名医生连日开展义诊活动。“儋州水灾严重,容易出现肠道疾病和皮肤病,我们专程从海口赶过来,平均每天都要看几十个病号,他们大多数人因脚部长时间泡水而出现溃烂,必须及时处理。”海医附属医院相关负责人说。
在昌江,数十名志愿者组成调查组深入村里,调查养殖户受灾情况,帮助村民做好灾后重建工作。
暴雨可以摧垮家园,却摧不垮闪耀着的人性的光辉。灾难中,每一个伸出援手的人,让善行义举积石成山,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让人们战胜困难,坚定信心。
电通、水通、气通,路通、桥通、通讯畅通,旅游景区景点重新对外开放,渔船再度扬帆出海,田间地头又补种或改种上了瓜果蔬菜,工厂机器设备开足马力……全省上下齐心协力、紧锣密鼓重建家园,备受暴风雨洗礼的田野村庄,又见新绿上枝头。
(本报那大8月28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