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振军:当前中国孵化器的八个痛点
中国科技企业孵化器经过30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毋庸置疑的伟大成就。同时,也显现出一些发展中的问题。痛则不通,通则不痛。正确地认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就会使中国的创业孵化事业更好更快发展。我以为,当前的痛点在八个方面。
一、利益机制缺陷
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缺乏合理的利益关系。就国有的孵化器来说,这是常态,孵化器的经营团队难以在孵化器的发展中得到恰当的激励,特别是物质激励。即使是民营的,有些孵化器的老板和运营团队(其他)成员之间,也没有建立发展利益共享的机制。其二,许多孵化器与创业者之间,“共生”的利益关系并没有建立。最坏的一种,孵化器与创业者之间就是房东(或二房东)与租户之间的关系。好一些的,用增值服务来连接彼此。其实,最好的关系,就是“血缘关系”,孵化器是在孵企业的股东,若有些在孵企业还是孵化器的股东,那才叫来劲呢。
二、结构与模式单一
在有些地方,孵化器、众创空间的结构趋同,商业模式不健全、盈利模式单一,创新不足。一些新近转向创业孵化行业的房地产企业,尚未把握创业孵化的精髓,存在商业模式、经营管理的路径依赖,往往重资产、轻服务,重建设、轻培育,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等社会资源的嵌入及整合不足。
三、孵化器的过载体化
孵化器动辄拥有过万米甚至十几万几十万平米的空间,数百家上千家企业入驻。一方面,难以对企业提供有价值的孵化服务,使得孵化器的市场影响打折扣;另一方面,过度依赖房租收入,增值服务特别是投资融资服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目前日子还能过,但未来发展乏力,终会被市场淘汰。
四、众创空间的盈利难
每 许多人对众创空间的理解过于简单,以为在形态上就是创业咖啡+创客空间,在内容上就是论坛+讲座+路演,在模式上就是活动做得热热闹闹,足以得到政府的关注、拿到政府的补贴奖励。众创空间,跟孵化器一样,得找到自己的确定的盈利模式,方可持续发展。据统计,2016年,全国总体上看,众创空间是亏损的,尽管额度并不大。
五、缺人
最近两三年,呼啦啦猛然生出这么多的孵化机构,十来万人涌入这个行业,人力资源的匮乏可想而知。从微观层面也能看到,孵化器、众创空间里面合格的人才极其缺乏。
六、缺资源
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做孵化器的。有些人以为做平台型的公司比做产品或服务的公司要容易,其实恰恰相反。孵化器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就是拥有比别人多的创业服务资源,而且具有强大的整合资源的能力。有的团队,做一个单个的企业尚且吃力,怎么能做好一个孵化器呢?
七、行业整合不足
二十年前,我加入了由火炬中心主导、全国30家孵化器发起的一个立志服务于中国孵化器行业的公司,失败了。我觉得,原因之一是时机不对。现在,情况恰恰相反,有了万把家的孵化机构、四五百亿的收入、几十万人的队伍,但全国性的行业服务机构付之阙如。同时,全国性的行业协会也还在期盼之中。
八、欠谋划
虽然孵化器发展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发布,相信会对行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孵化器发展的全国布局上,仍需要相关政府部门、行业组织等深入研究,政府、市场、社会合力推进。在地域上,不同地区对孵化器有不同的需求,有些地方市场体系健全、市场力量强大,有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创业意识不足、创新活力不够,如何发挥孵化器独特优势,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加强宏观统筹;在产业上,如何利用孵化器促进新兴产业的生长、助力传统产业的升级,也要加强引导、指导和服务,以利孵化器合理的产业布局。
以上提到的痛点,有的是个体的,有的是行业的;有的是表层的,有的是深层的。不一定对,也不一定全,诚望大家多批评多讨论。
作者: 颜振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