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付卡商家“跑路” 海口市民如何维权?律师为您来支招
“我家办了两张预付卡,一共花了5000多元,卡上注明3年内有效,现在还不到一年,健身房就关门了。”海口市民冯女士说,去年4月,她在海口市滨海大道洛杉矶城“潮庭健身”健身房购买了健身卡。今年这家健身房迟迟不开门。冯女士查看发现,该健身房出入口张贴了多张告示,其中有物业张贴的“终止双方签订的租赁合同”的告示。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在餐饮、美容美发、汽车、健身等服务行业兴起,一部分消费者办了预付卡后发现商家“跑路”,不知该如何维权。市民办理预付卡,一般可以享受一定的价格优惠,用起来也较为便利,但存在的风险也不容忽视。
如何降低预付式消费的风险,律师建议消费者谨慎办理预付卡,如确定要办卡应同时保留其他证据以便维权。
商家频“跑路”
消费者维权难
“我们的钱还能要回来吗?”在听说洛杉矶城“潮庭健身”健身房经营者“跑路”的消息后,许多该健身房的会员在维权微信群里发出了这样的信息。从3月份该健身房关门至今,海口市民王先生四处奔走试图追回预付卡内的剩余资金。但两个月过去了,仍没有结果。
与王先生有着同样经历的还有市民姚女士,她先后在海口日月广场的一家美容美发店充值会员卡总金额超10万元,其中多个消费项目仍在有效期内,但3月份当姚女士准备去消费时发现,这家店已关门。“我们这些会员建了一个维权群,初步统计,300多名会员共130多万元充值款需要追回。”姚女士说。
去年以来,类似的健身房、美容美发店关门事件在海口频频发生,不少消费者谈“卡”色变。
“不办卡的单次消费价格远高于办卡后的价格,办了卡每次去消费刷卡就可以了,比较方便。”姚女士告诉海南日报记者,商家将会员卡划分为多个等级,一次性充值越多,商家承诺的优惠越多。这对消费者而言,很有吸引力。
消费者享受优惠和便利的同时,预付卡市场也存在“霸王条款”“办卡易、退钱难”等问题,易产生消费纠纷。此外,有的商家提供的预付式消费合同不规范,消费者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
海南日报记者梳理发现,海口预付卡投诉案件中,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虚假宣传、变相涨价、霸王条款、突然关门消失、单方面终止服务等方面。
办卡有风险
监管存漏洞
“维权太难了!”王先生感慨地说。海南日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各类预付式消费乱象丛生。
“法律法规不完善、监管有盲区是造成预付式消费投诉多发的主要原因,不管什么规模的企业,有没有发卡资质都在发卡。”业内人士表示,在处理预付式消费纠纷的过程中,相关监管部门的职能存在一定的交叉,加之对预付卡管理缺乏相应的依据和标准,消费者一般很难维权。
王先生在维权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海口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不在其监管范围之内,建议消费者向商务部门反映,但该局会依托12345平台的消费者投诉举报线索,对群众投诉多的商家进行重点监管。
2018年5月,省商务厅出台了《关于规范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使用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对发放预付卡的企业进行规范管理。通告要求,各预付卡发放企业应办理备案,终止单用途商业预付卡业务时,应至少提前30日以公示等形式告知消费者。
“在实际监管中仍存在困难,如果商家没有‘跑路’,我们可以对其进行处罚,但现在消费者投诉时基本上商家都已经‘跑路’了,这就涉嫌诈骗犯罪,商务执法部门无法处理。”海口市商务局政策法规科副科长赵军介绍。
此外,根据商务部出台的《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办法》,预付卡监管对象仅限于从事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居民服务业的企业法人,不包括教育、旅游、健身类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近年来较为常见的健身房经营者“跑路”现象,商务部门也没办法监管,应由旅文部门监管。赵军表示,如果涉及金额大,消费者可向警方报案,收集证据走司法程序解决。
律师建议:
办预付卡应注意“留痕”
海南阳光岛律师事务所律师陈剑接受海南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发现商家“跑路”后,大多数消费者会因为怕麻烦、诉讼及公告费用高而选择放弃维权。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要做到合同内容留痕,尽可能以纸面合同、微信、电邮等方式留存合同内容,认真了解卡的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并索要发票,以便出现纠纷时进行维权。
此外,陈剑建议,消费者办理预付卡要谨慎,不应贪图高折扣或轻信商家的宣传推广承诺,如果确需办理预付卡,应尽量降低预付额度。
陈剑认为,解决预付式消费问题,需要主管部门、商户、消费者三方共同努力。强化对预付卡发放企业的管理是规范预付卡市场的首要环节,加强预付资金管理是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相关部门应对辖区内的商铺及企业进行摸底备案,为有效监管和执法做好准备。“目前有一些企业经营者‘跑路’后,借别人的名义摇身一变又成为股东,针对这种现象相关部门应加强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