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改革大考:怎么看?怎么干?
不久前,安徽省军区某部组织的一次演练中,该部官兵沙盘推演一如往昔认真紧张。
深冬时节,皖东腹地,枪炮声渐歇,硝烟味渐淡。在刚刚收官的安徽省军区实兵演习中,百余支新型作战力量演练防卫作战、支援保障,新质战斗力得到锤炼和检验。
这是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正式推开之时,这是裁军30万全面展开之际。这里的硝烟如昨,这时的冲锋如昨。
“改革的第一步已经迈出,你准备好了吗?”
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考的叩问,安徽省军区官兵把响亮而笃定的回答写在硝烟中,写在冲锋里。
谈及官兵良好精神面貌的由来,省军区领导说,“安心干事业、尽心务打赢”专题教育凝聚起的磅礴力量,正成为官兵坚决拥护改革、积极支持改革、自觉参与改革的强大精神动力。
不解开官兵思想上的“疙瘩”,拥护改革就存在犹疑
“改革来了,军装还能穿多久?”
“在位一分钟,干好40秒,剩下20秒,要用来思考。”
……
改革已经展开,官兵闲暇之余的话题,引起了省军区党委“一班人”的警觉,随即进行的专题调研,摸清了思想脉络:官兵一方面盼改革,一方面又怕改革。一些官兵忧前途、思后路、找出路,心思精力难集中,工作标准有下降。
不解开官兵思想上的“疙瘩”,拥护改革就存在犹疑。针对官兵脑海中掀起的层层波澜,经过精心筹划,一场“安心干事业、尽心务打赢”的专题教育迅即在省军区部队展开。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体验,一路感悟。教育活动中,省军区部队在搞好理论阐释的同时,着力将课堂向社会延伸,让官兵在感悟军地改革的巨变中找答案、解心结。
“37年前的冬夜,小岗村18位农民在一份‘秘密协议’上摁下红手印,搞起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滁州军分区将课堂选在素有“中国改革第一村”之称的小岗村。
历史经过时间的沉淀可以看得更清晰,回望小岗村当年惊心动魄的改革历程,官兵们心有顿悟:只有改革才有出路。
巢湖岸边,有一处风光旖旎的生态农场,这里曾经驻扎过一支部队。晨曦刚褪,合肥警备区参观见学的官兵已出现在田间地头,触摸改革印记,寻访当年老兵。
老兵汤金留自豪地介绍:当年为了支援改革,近千名官兵脱下军装,铸剑为犁开垦农场。
昔日演兵场杀声阵阵,如今稻花飘香鱼满舱,沧海桑田的巨变让官兵坚信:改革让生活更美好。
教育的镜头,拉回到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一大批国产现役主战装备亮相,诉说着一个再深刻不过的道理——
改革,让我军由弱变强,发展壮大;改革,让部队消肿精简,战力提升;改革,让官兵福利待遇不断提高……人民军队发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创新史。改革虽然会让一些人面临阵痛,但会给军队带来更大“红利”。
不改革无以强军。一番热血沸腾的讨论后,官兵们渊思寂虑:军队改革是历史抉择,是时代呼唤,更是打赢必须。
“直击三寸”的教育,让官兵思想悄然发生改变,不少官兵郑重表态:拥护改革不动摇,支持改革见行动,投身改革有作为,我们赶上了改革的好时代。
自觉在改革大局下行动,是流淌在军人血液里的“崇高基因”
这是一声震撼人心的巨响,至今回荡在参与那次救灾的官兵心中。
6月下旬,持续暴雨导致全椒县境内的滁河水位暴涨,严重威胁下游县市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
险情如令,全椒县人武部第一时间组织80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奔赴抗洪一线。险情如山,上级决心对位于滁河岸边的荒草圩农场破堤蓄洪。
一声巨响后,荒草圩农场堤坝被炸开一条30米左右的大口子,滁河水轰鸣而下,下游防洪压力瞬间缓解,数万名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得到保障。
10多年前,荒草圩农场曾是部队的一处农场,在上世纪末的大裁军中刚刚移交地方。流淌着“军产”血液的荒草圩农场炸堤破圩,解了滁河两岸群众的危,但自身损失惨重:数千亩稻田被淹没,精养的鱼虾、牛蛙被大水冲光……
“损失虽大,但我不后悔!在部队那么多年,舍小家保大家的道理我没忘……”当年曾是“庄稼兵”的肖志强老人,一番话让救灾官兵肃然起敬:当年,我响应改革号召解甲归田;今天虽然脱下了军装,但为了大局我依然愿意破圩蓄洪。
个人利益怎样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怎样服从全局利益?专题教育中,这个故事成了口口相传的“活教材”。
改革必然涉及利益调整,得失之间最能彰显境界。荒草圩农场和肖志强老人“变革不变色”,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这样一个道理:自觉在大局下行动,是流淌在军人血液里的“崇高基因”。
这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精神洗礼。
专题教育中,80多岁的新四军老兵章汉毅现身说法,让平日口中的“大局意识”,有了现实的解读。
“80年代百万大裁军时,虽然离退休年限还有3年,但为了服从大局,我主动从军分区政委岗位提前退休。”老兵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仍旧精神矍铄,“军人就是一块‘红心砖’,听党话、跟党走,服从大局,哪里需要去哪里。”
华发苍颜,话语铿锵;老兵情怀,令人敬畏。老兵字字千钧地道出两件往事:战争年代,大别山地区近百万英雄儿女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和平时期,为建水库治水患,位于大别山腹地的金寨县搬迁移民10万人、淹没良田10万亩。
老兵的家乡枞阳县位于大别山东南麓。报告中,他用家乡战争年代孕育的“大别山精神”引导官兵看得失:“大别山精神”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大局意识,为了大局利益,局部应当主动做出牺牲。
对照样子找差距,不须扬鞭自奋蹄。教育开始前,某军分区干部张雷担心改革会让自己受影响,心神不定。报告会后,他坦然了许多:革命前辈和老区人民面对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都胸怀大局、服从大局,如果我们在面对改革时“六神不定”,就会愧对历史,愧对前辈,愧对这身军装。
把本职工作干好,就是自觉参与改革的有力行动
淮河岸边,草木凌寒。
3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刹那间,水上巡逻分队迅速扫除河面障碍,数艘汽艇牵引着桥节向预定地域飞速靠拢。
不到40分钟,一座长400米、宽3米的浮桥飞架河面,一辆辆战车冒着“炮火”快速机动过河……
这是日前某预备役舟桥团实兵演练的一组场景。
该团是一支经历过战火洗礼的光荣部队,组建后因改革多次转隶,2003年从作战部队转隶为预备役部队。
官兵高昂的士气从何而来?团长陈宏的话耐人寻味:圆规画圆,脚在走,心不变。虽然多次转隶,但全团官兵紧跟改革步伐想打仗、谋打仗、练打仗的心从未改变。
心不变,劲不减。面对已经展开的军队改革,省军区官兵不观望、不徘徊,精武强能、担当干事。
“东线尖兵”王曦禄,革新研制出抗洪抢险便捷式装备,为抢险能力“换挡提速”;“男兵连的女指导员”李静明,政治干部练指挥、强技能,打破“龙虎榜”上训练纪录,为官兵树起好样子;8名团职干部主动“包干”,攻坚职工移交、清房清租和土地确权等8个棘手难题,为组织解忧……大考面前,他们用行动树导向:服从比表态更重要,担当比认同更关键。
面对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大考,我该怎么办?随着专题教育深入展开,起初画下的问号,已经在官兵心中拉直:把本职工作干好,就是自觉投身改革的有力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