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违建”是这样实现的
三亚中廖村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挡住各种利益诱惑,全村无一处违建
“零违建”是这样实现的
■ 本报记者 孙婧
当全省高调开展打违三年攻坚战,艰难啃下一个个违建“硬骨头”时,当三亚全力开展城市双修、双城工作,打违行动如火如荼时,位于三亚市吉阳区的中廖村,却显得悠闲自在,波澜不惊。
在这个涵盖8个自然村814户人的行政村中,找不到一栋违建,也看不到一丝违法开发的影子。
人们不解,作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具备商业开发潜力的黎族村庄,作为一个村民人均年收入仅为6800余元的“经济落后”村,为何无一人选择“联营建房”这条快速“发家致富”之路?他们如何顶住种种诱惑,始终保持着违建“零存量、零增量”的纪录呢?
房地产合作?免谈!
中廖村毗邻224国道,往东是三亚市区、向南为国家旅游度假区亚龙湾、西边靠着国家海岸海棠湾。从中廖村出发,无论是往凤凰机场或是去亚龙湾动车站,半小时车程即可抵达。
自海南建设国际旅游岛以来,不少开发商和投资商看上了这片热土。“很多企业老板都找过来,如果谈农林合作搞活经济的我们欢迎,但想买地建房,搞房地产开发的,”中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泽良坚定地摆手,“我们不和他谈。”
2011年,离任的村支书高文才曾找林泽良说情,称有外地老板想用数十万元买下自家宅基地盖房,有分成,还有新房住,是否可以合作?林泽良当即明确告诉老支书,“现在土地都是集体的,身为党员更不能私享集体的东西,而且私自与人合作开发是违法的,法律底线不能碰。”
有一次,有开发商提出愿意与中廖村合作进行整村改造。对方表示,将重新规划村庄,开发农业合作项目,设医院、建学校,并且让村民都住进新房里。这样的合作一度让很多人动心,但是林泽良随后发现,合同条款里多数内容都涉及房地产开发,于是立即叫停合作。
像这样被林泽良拒绝的开发项目和私人合作不知有多少。他也明白,村民有多余的地,用来与开发商合作盖房出租,是来钱最快的方式。因此,林泽良当时的决定被部分人视作挡了村民们改善生活、发家致富的路子,引起了一些村民和个别村干部的不满。
为此林泽良反复开会,通过党员和村民代表向群众解释自己的初衷,“我们的确需要好项目来带动村里的发展,但是这些必须要符合长久的规划,在规划还没出来前,大家先不要着急盖房上项目,免得付出更大的成本。”
有堵还有疏,服气!
然而要让群众主动放弃发财路,光讲道理有用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干部的做法就是群众的风向标。“首先村‘两委’班子、村小组组长和党员干部就要带头不碰线、不违建。”林泽良说。
林泽良的家是一栋两层小楼,走进二楼的一间卧室,抬头一看,天花板有条长长的裂缝。即使这样,林泽良至今都没有推倒重建的念头。
村党支部副书记高俊的房屋更“寒碜”,一间平顶房,面积才90平方米。“最多的时候住过8口人。原本可以盖到两层半,不过为了配合全市打违控违工作,不盖了。”尽管一家人蜗居这老房子已有20年,但作为专职负责违建管控和报建协管的村干部,高俊得做好表率。
中廖村“两委”班子8人,家里的房子全部不超过两层。
控违还需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在高俊看来,管控好违建,就要靠网格化管理。村委会安排村小组长、党员、村民代表负责督导本村建房情况,发现有私自建房行为的立即叫停并上报村委会。
有堵还得有疏。由于中廖村大多数房子历史悠久,人口却在不断增长,根据农村房屋实际情况,村委会也在引导村民合理的建房需求,鼓励村民主动报建。高俊介绍,报建申请经村小组代表、村委会分别开会讨论,签名同意后,即可上报区相关部门审批。如本地村民因历史遗留问题没有土地证,可实行“无土地证报建”。对于符合条件或需建房的村民,区政府实行合法报建每户奖励1万元的措施。
如此双管齐下,村民们也渐渐明白,建房必报实际上是对自己合法利益的最大保护。
建房先报建,安心!
26日下午,中廖村下牛村小组村民谭警和妻子正在新房前督工,一层140平方米的平房已初具规模。接下来建的第二层要缩减一些空间,保证两层楼房建筑总面积在270平方米的规定范围内。
但原本谭警打算将这栋婚房建成3层600平方米的小楼,“结果我们在整土打地基时被蹲点干部发现,马上被叫停了。”谭警当时并未听劝,“我有钱为什么不能给自己盖大一点的房子,而且房子小了设计起来不好看!”
做他思想工作的是林泽良,“你们一家最多4人,建那么大的房子不符合规定。不好设计,我们可以帮你去区规划局找图纸。但你如果一定要建,我们只好请区城管局来拆了。”林泽良的“软硬兼施”让谭警最终补齐了报建手续,依规建房。“后来从新闻看到很多村的违建都被拆了,我现在这样建,完全符合标准,不用担心哪天房子会被拆。”谭警一开始的心有不甘最后慢慢变成了感激。
穿梭在朝南村,“建房先报建,住得才安心”的标语就印在村中大树下最显眼的宣传板上,也印在了每个村民的心上。
“违建破坏了整个村的风格,就像穿衣服不搭配一样难看。”村民符开芳说。
与邻村相比,中廖村显得有点“落后”,但符开芳并不担心村子的发展,“只要自己的家园环境优美,就不怕没有发展机会。”
林泽良的目光放得更长远,“虽然现在看中廖村还很原始,但是我相信经过统一规划后,肯定比别的村发展得更快,到时候致富就不是一两个人的事,而是全村人一起享受这个成果。”
乡愁成风景,绽放!
理念的坚守是寂寞的、艰难的,但终会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拥有优越生态环境和独特黎族风情的中廖村,2014年被选为全国“美丽乡村”创建试点。如今,中廖村在控违以及美丽乡村建设上的出色表现,引起了省委常委、三亚市委书记张琦的关注。他在7月初调研中廖村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时表态,三亚要将中廖村打造成全市海绵式美丽乡村示范点。
同时,三亚市区两级政府投入400万元,请来专业公司为中廖村设计美丽乡村概念规划方案。方案显示,将对中廖村的现有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在不砍树、不拆房、不征地的前提下,保留乡村整体的建筑风格和山体、树木原貌。在村庄入口处,将建起既有黎族文化元素又有个性标识的建筑。此外,村中还规划建设骑行慢道、水果采摘园、生态湿地公园、黎家民宿、黎族工艺品创作基地、黎乡浪漫摄影基地等,要让前来观光的游客和艺术家,能够从中寻找到乡村的记忆,记住浓浓的乡愁。
中廖村多年的坚守,正在等来花开烂漫。(本报三亚7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