陵水国家级贫困县摘掉“帽子” 居民享改革成果
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通过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战略,如今已成抢手的香饽饽,教育完善、医疗发展等变化让陵水黎族自治县居民切实分享了改革成果。9月25日,“百城百网海南深呼吸”——2014全国重点网络媒体海南行首批来自全国的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知名旅游门户网站等网络媒体的记者、编辑50余人来到陵水黎族自治县,深入探访陵水那些年发生的嬗变。
改革:摘掉贫困县帽子 居民分享改革成果
记者了解到,1998年,陵水全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仅3000万元,成了有名的经济弱县、财政穷县。陵水黎族人口为19.5万人, 2001年底全县尚有贫困人口9.5万人,占全县人口29%。陵水被确定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成为全国2000多个贫困县中唯一一个沿海的国家级贫困县。
这顶并不光彩的“帽子”如一座大山般压得陵水人喘不过气来。
陵水贫穷、落后,这是不争的事实,穷则思变。作为曾是闻名全岛的鱼米之乡的贫困县,于2006年开始谋划“突围”、“改革”之路,提出多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陵水县委、县政府确立了“做强旅游业、做精农业、做大海洋渔业,加快发展资源型加工业”的“三做一加”发展思路和坚持“大企业进入、大项目带动、高科技支撑”的“两大一高”发展战略,先后引进了雅居乐、富力、绿城等大企业,上马了一批大项目。
经过多年的努力,该县社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11年底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3852元,终于一举摘掉国定“贫困县”帽子。
2011年起,陵水居民初享改革福利——陵水对具有陵水户籍的每位居民派发600元物价补贴,第二年对具有农村户籍的百姓发放800元,城镇居民发放600元。
来自陵水官方统计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11年,该县全县生产总值由24.3亿元增加到60多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1亿元增加到16亿多元,连续5年全省增幅第一。
“陵河这么宽,河两岸这么的美,连国家羽毛球训练基地、国际旅游岛先行试验区等都落户在陵水了,这真是以前曾经戴过‘全国国定贫困县帽子’的地方吗?”说起陵水日新月异的变化,网记者们感触颇深。透过陵水这些数字变化,短短几年间,陵水从一个贫困县摇身一变成为今天国际旅游岛建设的先行者,让人刮目相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