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长汀洪灾见闻:客家人直面天灾的精气神

24.05.2015  15:58

  图为洪水过后,村民开展自救。 张金川 摄

  被洪水冲毁的桥梁。 张金川 摄

  图为电力人员在抢修线路。 张金川 摄

  中新网长汀5月24日电 (张金川 钟旖)雨停水退,太阳重现。已经被洪水浸泡了几天几夜的烟苗趴在淤泥里,绝收景象连绵成片,5月22-23日,记者走访依旧被灾情困顿的“客家首府”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感受到的是客家人秉承的勤劳、乐观与坚强。

  受低层切变和西南急流影响,5月19日凌晨开始,与长汀县北部乡镇毗邻的三明市宁化县治平乡和石壁镇突发强降雨,过程降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引发长汀县汀江河上游水位暴涨,庵杰、馆前、新桥、铁长4个乡镇受灾严重。

  “这是我住的房间,已经找不到样子了。”这已经是在县城任职的曾庆富第三次驱车回乡,他的家乡新桥镇是受灾较严重的乡镇之一,带领记者走进位于叶屋村的老宅,1800平方米的家只剩凌乱的木头和松垮的墙体。

  曾庆富介绍说,老屋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共住了5代同堂计18户人家。“前段时间我花4000元修补了屋顶,又攒了一万块想把周边改造下,”一夜间,“愿望再也不能实现了,心痛。”远远看见走过来的堂哥,曾庆富换上笑脸,低声自语“还好家人没有事。

  “我什么东西都没有拿出来。”堂哥曾庆旺在洪水袭来前还在农田里干活,从5里外的烟叶田里狂奔回家,叫醒了睡在床上的80多岁的老母亲后,“10分钟后水就过了腰。

  曾庆旺家的二层瓦房倒塌得彻底,徒留厅堂正中“华厦生辉”的匾额空空荡荡,妻子在身旁念叨不停,曾庆旺对着记者憨厚一笑,他身上仅有的长袖外衣是弟弟从龙岩市连夜送来的。

  听闻灾讯,26岁的董丽红从厦门请假赶回家,正帮衬着洗刷家具。她笑着说,“人没事就行,我们年轻,想得开。

  走进居民曾庆洪的家里,洪水褪去后的潮味未散。“天灾,没办法的事。”虽有无奈和委屈,曾庆洪和妻子决心重振旗鼓。“冰箱泡在水里没用了,那我也要擦干净,当个柜子使。”曾庆洪妻子说。

  庵杰乡庵杰村,詹金木与亲戚一起为远在广州的堂弟收拾倒塌的房屋,自家刚种下20天的秧苗还被淤泥埋住,“没关系,再补苗”,詹金木说得淡然。

  一路在塌方,一路在抢修。“孤岛”庵杰的“生命通道”一打通,政府就已送进了一万斤大米和救灾物资。铲车、挖掘机交替作业,从塌方处运出一车车杂石和松土运往路基掏空处继续填补。

  在潭复村,两位电力抢险工作人员正往木桩上挂着“大家一条心,重建准放心”的横幅,村民用圆木桌代替宣传板,贴上“抗洪救灾你我他,洪水再大也不怕”的大红标语。

  截至5月22日23时,长汀县已恢复供电配变232台、18730户用户恢复送电,居民告别了“黑暗”,迎来了“光明”。

  为抢通恢复通信,中国电信龙岩分公司出动22台抢修车,为432个C网基站恢复供电,修复受损光缆306皮长公里、电缆185皮长公里。

  石人村八一希望小学的空地上,清一色武警官兵清扫着淤泥地面。不远处的灾民集中安置点,20余顶临时帐篷整齐划一,卫生防疫员正背着器械,逐一消毒。

  农业和烟草部门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户对受损的农作物和烟苗进行抢护,洗苗补肥、复耕补种。

  位于汀江上游的新桥镇是长汀着力打造的“十里生态画廊”景区,全镇20个村,有40多座形态各异的桥。此次降雨,导致10余座成了危桥,石拱桥倒了3座。“最起码还需要半年以上的时间来修复。”路过叶屋村唯一没倒的“青山桥”时,新桥镇党委宣传委员涂宜煌如是说。

  村民在残垣断壁中往来忙碌,记者看到,家园修复工作没有停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