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地震银厂坡尚无救援 男孩用石块堆“救SOS命”(图)
在龙头山镇营盘村银厂坡的山腰坪干上,有一个用石头摆成的“救SOS命”
14岁的冯源涛在昨日清晨摆设了求救信号
银厂坡的村民竖起一根旗杆,希望救援直升机能够看到并投放物资
龙头山镇营盘村银厂坡位于杨家松顶。在山腰坪干上,有一个用石头摆成的“救SOS命”,那是14岁的冯源涛在昨日清晨摆的。他从思想品德书上看到,SOS是国际求救信号。银厂坡村民绝大多数不知道这行字的意义,但是这无疑是他们目前最迫切的诉求。
这是一个伤亡惨重的村庄,但在昨日本报记者出现之前,这里还没有陌生人进入。这里没有米、没有水,也没有帐篷。
本报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灾区救援指挥中心,对方表示会尽快派出救援力量进入银厂坡。
8月6日
16:00
银厂坡迎来了第一批外人
位于杨家松顶的银厂坡,伤亡惨重,都市时报记者是第一批进入的外人。
6日下午4点半,经过两个半小时从山脚到山顶的跋涉,记者一行终于到达银厂坡。看到陌生人到来,废墟里、简易棚里的当地人赶紧站起来,新奇地看着。
地震以来,他们几乎没有看到外人进入村子。
银厂坡是营盘村22个村社里受灾较严重的地区,90余户人家死难者多达17人。
当记者走入罗以伍家的老房子时,坐在周围的一大群人顿时静默下来。紧接着,“你们吃饭没有?赶紧来吃饭”的问候声一句接一句传来。坐在人群中间、光着膀子的年轻人对周围的人说:“赶紧拉他们上来吃点饭。”他是罗江发,是罗家院子和银厂坡两个村社一大批罗姓人的“祖祖”。
两个年轻女人,赶紧拿出两个碗盛满米饭递了过来。这是本报记者在震区吃的第一顿米饭,也是帐篷里50多位银厂坡人在震后吃到的第一顿饭。“看到你们过来很高兴,你们是第一批到达我们这里的陌生人,正好赶上了我们的第一顿饭。”
罗以伍家是整个银厂坡乃至营盘村受灾最严重的家庭,11人有6人遇难:82岁的老婆婆储明雪,62岁的大儿子罗以才,59岁的大儿媳雷碧英,13岁的孙女罗蓉,7岁的孙子罗介翔,3个月的孙子罗介旭。8月3日
16:30
一家6口葬身废墟
失去了母亲、父亲、丈人和孩子的家人从各地赶来,他们的表情都充满悲恸。在废墟上,冯德花坐在其3个月大儿子罗介旭曾经被掩埋的地方哭泣。在她旁边,9岁的大儿子罗介志眼里噙满了泪水。
3日下午,罗介志和堂弟罗介翔刚哄过弟弟罗介旭睡觉,他们轻手轻脚地把小婴儿放到卧室的床上,准备出伙房门口时,地动山摇。罗介志走在罗介翔前面一点,墙体和门板砸了下来,罗介志被压在门板的一角,头从墙板里露了出来。
在山坡上摘花椒的罗以伍目睹了自己的房屋被瞬间晃倒,“我的心跳顿时停止了,老人孩子都在屋里”。他狂奔下来,在一片余灰尚未散尽的废墟里看到大儿子罗介志的头露在门板下,孩子呼唤着:“爸爸,爸爸……”
来不及多想,罗以伍用双手刨土。闻声赶来的罗以安也赶紧跑来,和弟弟一起刨开泥土。手指甲被刨断,手掌被尖利的石头划出好几道口子,但两人仍轻轻安慰罗介志:“快了,快了,不要急,爸爸、二爹在这里。”三小时后,罗介志被刨了出来。
罗介翔虽紧挨着罗介志,但他却没有堂哥幸运。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