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学校、医院 盘点海口百年商会留下的城市记忆

10.11.2014  13:18

      原标题:钟楼、学校、医院……      百年商会留下的城市记忆

      1930年代的海口钟楼。

      周雨亭

      周成梅

      海口总商会会员倡建的海南医院。

      在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中,海口总商会历经清代末年、中华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不同的时期都发挥了组织、协调、内引、外联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为海口以及海南的经济建设和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

      海口总商会从成立之初起,就以联商情、开商智、扩商权为其宗旨,它不仅振兴实业,还兴办公益事业,开设学堂、创办医院等,例如现在的海南中学前身琼海中学、海南省医院前身琼州海口海南医院,都是由海口总商会的会员创办的。其中,由海口总商会发动建造、如今依然矗立的海口钟楼,已经成为老海口一张永久的文化名片。

      城市的守望者——钟楼

      对于老海口人来说,钟楼不仅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更是海口文化的象征。

      据悉,上世纪二十年代,海口海运逐渐发达,港口商务活动日益繁盛起来,随着通商发展需要,海口相继拆街扩路,建成博爱南路、中山路等,海口骑楼街区很快成为商家络绎、烟火稠密的商业中心,而钟楼就诞生在这一时期。

      提及钟楼的建成,曾负责钟楼重建项目的原创设计师林志民侃侃而谈。他告诉记者,当时的海口已是一个十分繁荣的商业城市,在这样的情况下,没有统一标准的计时设施是万万不行的,而这一点恰被细心的爱国商人周成梅发现了。

      据介绍,周成梅自18岁起就在船务业打拼,18岁时在香港德资捷成洋行船务办房出任理事一职,随后同叔公周雨亭代理英资太古公司船务长达20余年。长期办理船务要事的他,对时间的精准度有很高的要求,在留意到海口没有统一计时设施的情况下,便萌发了建一座钟楼的想法。

      1928年,周成梅发动海口商界和海外琼籍侨胞捐资,拟仿照上海、广州等开放口岸城市,构筑钟楼统一全市时间。次年春,在遥对入海口的长堤路码头,一座“高五层、占地16平方米、四边墙体用红砖砌筑、白灰石沟封”的钟楼被建起来。香港同胞周文治捐助大钟,设置在第五层,四面由7块2公分厚的大理石构成直径为2米的钟面,钟点刻在大理石上,并嵌上铅片涂以黑色,钟面有时针、分针,报时音响由二个一大一小的鸣钟铸成,每隔30分钟报时一次,由长短音混合发声,音响悠扬,和谐悦耳。

      “钟的行走时靠一个辘轳卷上十多米的钢绳,另一端吊上一个大铁砣,利用垂直重量启动行走的,吊砣从4楼垂落底层历时两天,为此每天必须转动辘轳将吊砣卷上4楼,如此循环,准时不误。”林志民说。

      1987年,为改善长堤路的交通环境,海口拟扩建长堤路,旧钟楼面临被拆迁。此后海口市政府拨款23.74万元,用于在附近的海口儿童公园内重建。

      “钟楼与海口的缘分就在于,初建时恰逢海口建市,重建时,又恰好是海南建省办特区之时。”林志民笑着说,新钟楼于1987年12月15日落成,由海口市建筑工程公司承建,如今仍是海口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是海口城市文化名片。

      同心协力,创办医院

      除了修建钟楼,海口总商会会员还积极筹建医院。

      史料记载,辛亥革命后,琼岛政局暂定,民得生息,元气有所康复。1926年海口设市,脱离琼山,独立建制,成为琼之首府,并逐步发展为海南岛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海口设市后,人流量的增大,导致医疗供不应求,是琼州海口海南医院诞生的重要原因。”原海口市人大副主任芮锡森介绍,上世纪二十年代,海口商旅云集,市区不断扩大,人口激增,但当时的医业状况欠佳,仅有两家医院:公立惠爱医院,中医坐诊,但仅设门诊,没有留医设备,也没有中药房等;私立爱生医院,全为西医,但同样设备简陋。

      在这样医疗设施供不应求的境况下,1926年夏,海口市瘟疫流行,于是周成梅提议建设琼州海口海南医院,随即得到海口总商会副会长何位川、吴为藩、梁骏臣、王国宪等65人的赞同,于是大家协力筹划,派员抵海外发动。很快,在香港同胞周雨亭等24人、越南华侨韩治平等29人、广州郑耀琳等总计119人的支持下,海口成立了琼州海口海南医院筹建委员会和董事会,周成梅任筹建会主席。

      同年9月,经董事会商议,医院选址得胜沙西端及原兄弟庙旧址椰子园,并依照香港东华医院办法建设。1927年,占地200亩的海南医院破土动工。1928年,周雨亭又捐资兴建一座1350平方米的南院楼,署名“雨亭楼”。整座楼宇采用红砖和钢筋水泥混合结构,屋顶瓦面及屋檐为绿色琉璃瓦,中西合璧,坚固耐用。

      “紧接着,泰、马、新、越等地华侨也纷纷捐助,修建了北楼、天桥、职员楼、疗养楼、传染病楼等”芮锡森介绍,在筹建过程中,来自各界知名人士和旅居泰国、越南、新加坡等数百名同胞也慷慨解囊,共筹得光洋298300元善款,这在当时堪称一笔“巨款”。

      建校办学,开创琼崖募捐兴学之先河

      此外,琼崖教育史上由爱国人士募捐兴办的首个学校,也与海口总商会有关。

      史料记载,1923年,海南岛的中等学校,仅有琼崖中学校、文昌县立中学校、琼山县立中学校等,而当时小学生毕业生人数众多,原有的中学校不能满足他们升学的要求。于是,钟衍林在海口总商会发起提议,与省立第六师范学校教员冯官尧、王国宪、王政等13人成立校董会,决定创办私立琼海中学(现海南中学的前身)。

      钟衍林,1898年出生于海口市竹林村,原籍海南文昌,青年时就读于琼崖中学(今琼台师范),品学兼优。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当选琼崖十三属学生联合会第一任会长。1922年,肄业于北京大学预科,后回琼在省立第六师范任教。

      在北京大学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洗礼的钟衍林,返琼后,怀揣教育救国的崇高理想,致力团结并带领一批爱国志士,建校办学,为创办私立琼海中学,他四处筹集资金,后来得到海口总商会人士的支持,于是开创了琼崖教育史上募捐兴学的先河。

      1923年,由海口总商会成员出资,琼崖历史上第一所在教育部备案的私立中学——私立琼海中学建成。钟衍林被推举为校长,该校主要招收来自东南亚华侨、港澳同胞及侨属子女就读。

      今天的海南中学已经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十分骄人的成绩,是我省目前最好的省重点中学之一。而学校的创始人钟衍林,为海南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其人生曾几多磨难。

      芮锡森提到,1927年,上海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紧接着,国民党反动派也在海南发动了“四·二二”反革命大屠杀。国民党驻军叫嚣着“宁可枉杀一千,不可漏过一人”,接二连三地派军警到各学校逮捕教师和学生。琼海中学的许多师生被捕,校长钟衍林也不能幸免。然而,被捕后的钟衍林临危不惧,面不改色,要求与国民党当局谈判,释放被捕的琼海中学师生,一切责任都由他这个校长承担。最后,在经受了四个多月的牢狱之苦后,在海口总商会的大力营救下,钟衍林安全地被保释出狱。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

新闻中心 在线首页 投诉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