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革海南省委会建议采取差异化处置方式 盘活闲置校舍
原标题:民革海南省委会赴7市县调研
建议采取差异化处置方式盘活闲置校舍
海口市岭西小学完好的校舍闲置了。(资料图)
关键词:闲置校舍
受农村中小学学龄人口流动、各地普遍加大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力度等各种原因影响,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面积越来越大,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得到科学有效的利用,造成了资源浪费。此前南国都市报曾多次关注并报道这一现象,在今年我省“两会”上,民革海南省委会递交建议,在走访本省7个市县调研的基础上,为盘活闲置校舍出谋划策。
记者走访:校舍闲置原因多样
早在2006年,南国都市报就针对农村中小学校园闲置情况做过调查。当时有网友路过文昌昌洒镇公坡锦山头村,在村里看见一所很新却荒废的学校,这么漂亮的一座学校为何闲置了呢?网友把图片发到网上后,很多读者为之惋惜。南国都市报记者专程走访这所学校,发现该校是由华侨捐资建设,教学楼、图书馆、教职工宿舍一应俱全,校园环境宜人,2001年曾被省教育厅评为中小学校校容校貌一等奖。
类似的被闲置学校在农村为数不少。有的,完好的教学楼下长满了齐腰深的荒草;有的,教学楼的大门紧锁着,生了很厚的锈,看起来已多年未使用了。
2013年,南国都市报再次关注农村校舍闲置现象,记者走访了文昌市坑龙小学等闲置学校。“土地权属不清,是闲置校舍难以再启用的关键问题所在。”文昌市教育局一负责人称。据了解,有的学校因当地学龄人口减少不再继续招生;有的学校是在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过程中,因生源不足被合并到别的学校。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对于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的处理,是当前全国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在盘活农村闲置校舍的操作中,曾经多次出现分歧和纠纷。作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希望市县政府在面对具体问题时慎重处理,要防止在处理中埋下隐患。
委员关注:走访7市县调研
校舍闲置现象引起了民革海南省委会的关注,其联合民革各基层组织走访了澄迈、临高、昌江、东方、文昌、海口7个市县以及教育厅等有关部门,开展针对闲置校舍情况的调研,发现目前闲置校舍的数量和面积已经超过2011年教育厅统计的数量,可见闲置校舍的数量还在随着农村学龄儿童的持续减少和城镇化水平的提高而继续攀升。据相关部门提供的材料以及委员们调研走访的情况显示,海南省的中、小学校校舍近年经过几轮危房改造和“校安工程”,学校的硬件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大部分闲置校舍的建筑年龄都不超过8年。
闲置校舍为啥难盘活?据调查,一是因为产权状况复杂,土地来源多样,取得的方式不一,情况较为复杂。其中,大部分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是在“两基达标”时,由县、乡、村“三结合”投资兴建。由于当时建校的土地大都采用乡镇和村无偿划拨的方式,但并没有办理征地手续。特别是由于迎接“普六”、“普九”检查时,部分市县急于确权以完成相关达标任务,采取了较为简单的确权方式,使得各市县闲置教育用地产权状况差异很大。昌江、东方大部分闲置学校都办理国有土地使用证,临高、文昌和海口大部分闲置学校没有国有土地使用证,学校用地大都是农村集体所有,没有明确校、村双方产权,造成校园校舍产权归属不清,特别是土地使用权不明晰。
二是校舍建设投资渠道多样,处置收益分配难。例如昌江、东方等历史贫困市县闲置校舍大都由政府出资,或由乡镇政府与村社分担建设、或由教育部门独立建设。而临高、文昌等市县不少是由社会捐助建设、政府与爱心人士共同集资建设、村民投工投劳建设。并且多数学校建成使用过程中,政府财政又投资进行了修缮、改建,这些因素造成不同程度的权属争议,在资产处置分配时涉及村民、村集体、教育部门等多群体,利益分配协调难度大。
相关建议:采取差异化处置方式
由于农村中小学闲置校园校舍产权较为复杂,而目前又缺乏统一的政策指导,各地处置、利用农村闲置校园校舍没有相对统一的原则和标准,极易引起矛盾或资源浪费,亟待从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层面出台指导政策。
民革海南省委会建议,在省委省政府主导下,教育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牵头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对闲置校园校舍处理的通知》,督促各市县政府应尽快成立由政府领导牵头、有关部门及各乡镇政府参加的闲置校舍处置领导办公室。
同时加强规划引导。各市县要在闲置学校清理造册的基础上,编制远景教育规划和处置方案。针对不同权属类型采取差异化处置方式。属于国有资产且房屋能够继续使用的,由市县政府安排教育系统内部划转使用,将闲置校舍优先用于教育事业。属于集体资产且房屋能够继续使用的,可以由集体安排调整用于卫生服务站、文化室、老人之家等公益性事业。对于部分交通便利、区位条件较好有处置价值的闲置教育用地,也可依法出租等。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