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蓝色是国土,绿色是家园”

11.08.2015  17:38

  中新网海南8月11日电 菲律宾《联合日报》采用中新社海南分社稿件,题目:通讯:“蓝色是国土,绿色是家园

  中新社三沙7月25日电 题:“蓝色是国土,绿色是家园

  中新社记者 王子谦

  中国最南端的城市三沙市迎来三周岁生日,永兴岛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25日同时竣工,给该市的生态环保工作增添重要基础设施。

  设市三年来,三沙市生态环境没有因为开发而受到破坏,更多的海龟上岸产蛋,光秃秃的岛礁变得绿树成荫、鸟栖成群,展现出勃勃生机。驻岛军警民心中所念“蓝色是国土,绿色是家园”,保护这颗南海明珠优美的自然环境。

  三沙市国土局干部莫北勋奔波于各岛礁,他的核心工作是种树,但这可不是件容易事。

  在三沙设市后的第二个月,莫北勋运了600株木麻黄来到岛礁。“当时想得很简单,种树不就是挖坑、植苗、培土、浇水这几个步骤,不会有啥问题。”但两个月后,600株木麻黄只剩下了几株。

  “三沙高温高湿高碱,这里活一棵树成本相当高,至少要3000元(人民币)。”莫北勋去年运了1500株木麻黄到西沙洲,还随船运去了90吨土、椰糠和200多斤保水剂,经过悉心照料,这1500株全部成活。

  今年5月,他从内蒙古学到了一种新的“瓶装植树法”,在西沙洲试种的抗风桐、羊角树和银毛树成活率大大超过预计,且成本仅需几元钱。莫北勋的目标是让西沙洲的绿化率超过60%,“真希望三沙的每个白色岛礁都能披上绿衣,让渔民们在蓝色的大海上,一看到绿色,就知道到家了”。

  据三沙市国土局副局长史国宁介绍,设市时三沙就制定了保护生态环境文件,实行严格的环保门槛,今年专门成立生态环保专家委员会,借助专家智慧进一步加强生态环保工作。

  史国宁说,三沙设市三年来实施了污水处理站、垃圾收集转运处理站、环卫站、海洋生物和文物保护站、海洋环境监测站等“五小站”项目建设,并对岛礁、海洋等重点区域进行监测。此外,还在岛礁开展生态整治修复和“绿化宝岛”植树活动,先后6次开展增殖放流活动。此外,三沙法院还首次在永兴岛上庭审破坏海洋生态的案件,依法打击犯罪。

  面对三沙蔚蓝的海水,驻岛的军警民有强烈的环保意识。今年5月,三沙市公安边防支队成立了该市首支蓝丝带志愿者服务队,通过开展海滩清洁、海洋环保宣传等活动,切实保护海洋生态。

  在晋卿岛、甘泉岛等岛屿,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景象,渔村整齐干净,与蓝天大海构成了和谐的图画。西沙永乐群岛工委管委会副主任郭勇介绍说,永乐群岛建立了生态保护站,对岛礁植物、动物、海洋环境等进行保护。“每年在海龟集中产蛋期遇到阴雨天气,渔民会自觉将海龟蛋送到保护站,孵化两个月到半年后才会放生。”渔民符名庄说,现在渔民出海捕捞都会格外小心珍惜海洋物种,懂得只有美好的环境才有富裕的生活。

  就在距晋卿岛不远的鸭公岛,昔日的荒凉小岛如今枝繁叶茂,向各地游客展现风情。每当“椰香公主号”邮轮到来时,小岛上的渔家乐就热闹起来,游客嬉水、拍照、品尝海鲜,渔民的生活也借旅游富足起来。

  夜幕降临,位于七连屿上的赵述岛环岛路亮了起来,远远望去整个小岛像一串珍珠项链,在南海熠熠发光。而在白天,赵述岛路旁绿树成荫,海鸟不时飞来在此栖息。七连屿工委书记王春说,过去的赵述岛环境脏乱差,设市后政府和渔民进行全面整治,清理垃圾、修建公厕、植树造林……当年流传的“海鸟不登赵述岛”早已成为历史,曾经绝迹的白鹭又飞了回来。(完)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