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海外琼籍乡团百年悠悠系乡情
中新社墨尔本11月4日电 题:海外琼籍乡团百年悠悠系乡情
中新社记者 张茜翼
“为了举办世界海南乡团大会,我们20年磨一剑。”这几日,来自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近2000名海南乡亲汇聚澳大利亚,参加第十四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浓浓的乡情交流盛会不仅打动着每一位侨胞,也让澳大利亚海南社团总会主席吴昌茂圆了多年的梦。
海南有370万海外乡亲分布在世界五大洲。海南人出洋历史悠久,早在宋末元初时,就有海南人出行南洋,移居海外。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海南人开始大批“向洋开拓,去番谋生”。
异国他乡居不易,筚路蓝缕倍思亲。早期出洋谋生的海南人迫切需要一个以血缘、地缘、业缘等为纽带,互帮互助的社会组织。于是,伴随着19世纪中叶以后的下南洋热潮,各类海南乡团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
早期的乡团都是在神庙、宗祠的基础上形成的。1854年成立的新加坡琼州会馆是东南亚琼侨建立最早的社团组织,距今已160多年。这里不仅可以闻乡音、诉乡情,还可为刚落脚的乡人提供暂时的栖身之所,在就业、创业上给予帮助。
1992年,新加坡海南会馆会长潘家海还只有十来岁。为了一圆母亲的探亲梦,他拿着微薄薪水,带着阔别故乡40余年的母亲,第一次踏上了故乡文昌的土地。
回乡那天的场景触痛了他年轻的心——潘母跪倒在地,一把抱住守在家乡的奶奶失声痛哭。那也是他第一次对家乡有了真切的认知,尽管故乡当时还比较贫穷,一砖一瓦却格外亲切:“原来,这就是父母自小生长、牵肠挂肚的家乡!”
不当“番客”,不会懂乡情之深。部分华侨则凭借经贸往来、文化交流等事由,得以频繁往来于祖籍国和侨居国之间。他们自觉背负起父辈和同胞的遗憾和期望,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都为家乡作出过很大贡献。
让马来西亚海南会馆联合会总会长林秋雅感慨的是,虽然海南出洋的早期移民多数教育程度不高,从事社会最底层的职业,但他们都抱着这样一个信念——“我在钱财方面输给你,但我在人才方面要赢过你”,所以竭尽全力扶持后代读书成才。
在扶助教育的过程中,海南乡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把捐资兴学、促进文教作为创馆宗旨,不遗余力地推动。百余年过去了,当年目不识丁的海南“咖啡仔”后代,如今受过高等教育,经商、从政、从教的比比皆是。
琼籍乡团逐步走向了跨国界的联合。1989年,经新加坡琼州会馆倡议,发起筹办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大会成立常务理事会,并设秘书处,每两年召开一次,由大会选定的主办乡团在其所在国或地区举行。
“加强世界海南同乡之间的团结、加强培植乡根情怀、完善世界海南网络中心、海商发展”等内容都是参会侨胞们热议的话题。
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历经26年,让海南乡情更加弥醇深厚。“无论大树的影子有多长,它永远都与根紧紧连在一起!”第十四届世界海南乡团联谊大会开幕式上,主持人动情的话语引得在场无数海南乡亲热泪盈盈;澳大利亚海南社团总会主席吴昌茂一开口,浓浓的海南口音,引得会场里的乡亲们会心一笑。海南乡音,成为一代代华侨赤子最珍贵的纽带。
海南将建华侨纪念馆,各地侨领在此次联谊大会上就此展开讨论,希冀待此博物馆建成开放,新一代海外华人再回故土,不仅有了老、中、青乡亲的交流平台,也有了温暖的“华侨之家”。
海南省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王胜说,乡团联谊大会的规模都在千人以上,从亚洲到美洲乃至大洋洲,不仅提高了世界海南人的知名度,也扩大了海南乡团联谊大会的影响力。
近年来,世界海南青年大会、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国寻根之旅”夏(冬)令营等活动如火如荼,在各地侨领的宣传动员下,一批批新一代海外华裔相继回国探亲,寻访祖辈们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完)
编辑:王晓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