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老王要当“菌王”

10.08.2020  18:22

  记者 习霁鸿  特约记者 许晶亮 通讯员 李思瑾

  退休后,你想做什么?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想必大部分人会选择在花甲之年享受悠闲、富足的生活,而不是过上卖房、负债、起早摸黑创业的苦日子。

  但海口市退休干部王其甫偏偏就这么干了。

  8月6日上午,在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岭村卜典村民小组,王其甫退休后创办的云龙食用菌生产研发基地生机盎然,又有一批小姬快要长成。“蘑菇长起来,一天一个样!”工人眼里闲不下来的老王,正穿着双旧凉鞋,在基地的各间厂房里来回巡查。

  2016年,从原海口市地税局退休的老王总想着干点啥,“想继续为社会做点贡献,多实现一些自我价值。

  经过多方考察,老王发现海口每天的食用菌消耗量约为8吨到10吨,大部分靠内地供应,本地的食用菌生产企业规模较小,很难填补海口的市场。思来想去,老王默默攥紧拳头:“食用菌行业,值得一试!

  退休仅仅几个月,老王又忙了起来,创办了一家食用菌种植企业。

  入行之初,农业“门外汉”老王先是循着同行的老路子,尝试传统种植方法:在树林里建大棚、在大棚里搭木架、在木架上放菌包,等着菌包发菌丝、出菇。但选择种植的小姬菇不耐高温,大棚无法控温,菌包只有半年能长菇。一进入高温季节,老王天天只有望“”兴叹。辛苦干了近两年的老王,钱没赚到,反而搭进积蓄亏了近百万元。

  不破不立!2018年10月,老王不顾家人反对,拿出拆迁款、卖掉家中房、贷款200万元,筹建起云龙食用菌生产研发基地,引进可智能调控温度、湿度、光照、风量的设备,采用现代化技术手段种植菌菇。

  今年6月,基地正式投产,目前菌菇日产量达500斤至600斤。前阵子,受台风“森拉克”影响,外地菌菇无法进入海南市场,本地菌菇批发商纷纷找老王要货。“王氏”小姬菇供不应求,迅速打开了市场。

  在基地冷库里海南日报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修剪刚摘下来的小姬菇。他们是老王特意从周边村庄招来的,工资按天结算。

  剪菇的工人里,陈荣燕明显动作更娴熟些。今年4月来到基地工作的她,随着小姬菇产量越来越高,几乎没有工作“空窗期”。“之前在附近打零工,收入有一天没一天的。在这里几乎天天有活干,收入稳定!”陈荣燕笑着说。

  “剩下的菇头注意收好。”老王细心叮嘱着一名新来的工人。原来,剪菇剩下的菇头蛋白质含量高,老王打算免费送给附近的果农作绿肥。

  巡完了自己的基地,老王又来到位于云岭村的食用菌生产基地,查看菌菇种植大棚建设进度,提出规划建议。

  2019年,云岭村和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仁南村的村干部找上门来,希望与老王合作,共同发展菌菇产业,老王二话没说就答应了。他不但按成本价给对方提供菌包,还免费传授菌菇种植技术。“基地建设过程中,政府给予了很多支持,现在基地发展有起色,当然也要回馈社会。”老王这样说。

  (本报海口8月9日讯)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