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破2000 已连涨11年

19.01.2015  11:40

  8000万企业退休人员在2015年新年伊始又一次迎来了基本养老金10%的上涨,经过连续十年的上涨之后,当前企业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水平已突破了2000元。

  每年的“调待”(业内对调整养老金待遇的简称)在保障企业退休人员生活水平的同时,却也成为养老保险基金支出压力日益加剧的重要因素。值得注意的是,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对于财政补助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而财政补助占基金收入的比例却在逐年下降。

   连涨11年

  人社部通过《人民日报》称,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部署,从2015年1月1日起,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再提高10%,预计将有近8000万退休人员受益。

  据测算,到2014年底,经过十年连调,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明显提高,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增长了2倍多,最高的北京市已超过3000元。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4年CPI上涨2%,显然养老金上涨幅度远远高于这一数字。从历年养老金上涨幅度看,也高于同期CPI涨幅。

  与城镇居民平均收入、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工资相比,企业基本养老金约10%的增速已略高于前者,与后者接近。

   加剧基金收支不平衡

  虽然“调待”赢得了积极的社会效应,但却难以掩盖这种行政手段上调养老金对于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压力。这种压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基金支出压力骤增,基金的可持续性堪忧;二是“普调”抹平了缴费差别导致待遇差别,养老保险制度的激励性被弱化。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地方社保部门了解到,“调待”是对养老基金收支平衡的一大挑战,在经济欠发达地区尤为突出,有些地区三四月份“调待”完成之后,养老基金甚至会面临入不敷出的局面,需要申请省级调剂金或是财政补贴才能维持基金的运转。

  由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4》称,2013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基金运行压力越来越大,当期结余比上一年减少229.27亿元,备付月数也比上一年减少了0.10个月。

  该报告还显示,如果只考虑征缴收入,不含财政补助,2013年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当期结余只有163.17亿元,比2012年减少了742.45亿元。全国有19个省份和新疆兵团的当期征缴收入小于当期基金支出,排在最后边的黑龙江、辽宁、湖北、河北和吉林5个省份的缺口共计969.19亿元。

  由于当前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层次较低,结余资金无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剂,这意味着大部分省份都必须依靠财政补助才能保持收支平衡。

  财政补助对于养老基金正常运转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个坏消息是,2013年虽然财政补助到账3019亿元,比2012年增加了371亿元,但财政补助在整个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总收入所占的比重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从14.56%逐年下降至13.31%,2013年财政补助的增速下降了2.54个百分点。该报告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财政补贴的力度。

   抹平激励性

  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去年12月28日举行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2014”上表示,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目前的体制却恰恰相反,长缴多缴所能“多得”的非常有限而且不直观,近年来的“十连增”和个人缴费的关系很小,带来一些逆向选择。

  人社部社会保险管理中心主任唐霁松在当天的会议上表示,现在连续的普调抹平了原来缴费多少导致待遇上的差别,使得个人账户激励机制弱化。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下一步应该尽快建立基本养老金正常调整体制,根据工资增长和物价变化等因素来制定合理的增长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