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首套跨媒体可视图书 "神奇科学"二维码活起来
原标题:《神奇科学》借二维码活起来
本报记者 路艳霞
最近,一套名为《神奇科学》的图书让读者见识到了它的神奇之处。这套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推出的科普图书,上市仅一个月就售出了33000套,刷新了国内原创科普图书的销售速度纪录。《神奇科学》的神奇之处,还在于书中的内容。作为中国第一套跨媒体可视图书,读者不仅可以阅读书中的文字,还可以观看到与图书内容有关的科普视频。这下,图书活了,小读者乐了。
每个实验都附有神奇视频
初翻《神奇科学》,似乎和常见的少儿科普图书并无太大区别。该书以81个小实验为主要内容,图文并茂地介绍了科学小实验的所需材料、实验步骤、操作技巧,以此来讲述科学道理,其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等各领域。不过,在书中每个小实验的最后,都印有一个二维码,而这也正是该书最神奇的地方。小读者只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就能在手机上看到一段视频,清晰地呈现出书中实验的每一个细节。
观看这些视频,便能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之处:看似装着普通白水的烧杯里,伸进手指碰了一下水面,居然就结了冰;烧得通红的烙铁上,居然滚动着一颗晶莹剔透的水珠;原本已经搅和在一起的不同颜色的液体,只需一个简单的步骤,竟然就能再次分离开来……视频中的实验看上去就像变魔术一样。用该书主编之一赵致真的话说,入选该书的每一个实验都必须是“乍看起来有悖常识和直觉”,以此来激发小读者对科学的兴趣。
据赵致真介绍,这些实验大部分都是世界各国的科普工作者曾经实践过的,为了挑出其中有意思的内容,他带领一支由十余人组成的团队,从上千个视频短片和大量相关书籍中精挑细选,又加以改造,才确定下最终的81个实验方案。“我先花费一个月完成文字稿,并为每个小实验建立一个文件夹,收进参阅的国内外科学资料,每个少则十余篇,多则几十篇。”赵致真说。
书中介绍的每一个实验,都经历了非常严谨的求证过程。以将不同颜色的液体分离开来的实验为例,这个实验名为“能去能回”,团队工作人员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此前国外同行大都认为这个实验明显违背热力学第二定律,存在作假成分,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他们分析后认为,这个实验其实恰恰可以用热力学第二定律来进行解释,经过反复研究,最终成功地复制出神奇的视觉效果。
每个视频都像大片般精致
《神奇科学》提供的视频,短的只有几十秒,最长也不过两三分钟,但是其画面非常精致。动画特技、虚拟现实、轨道摇臂、微距摄影、逐格摄影、高速摄影……赵致真说,为了拍摄这些小实验,整个团队动用了各种电视技巧,几乎是当作大片来进行拍摄的。
高科技拍摄手段的使用,使得一些平常难得一见的场面被清晰地记录了下来。实验“烙铁上的水珠”摄影方毅介绍,这个实验就是利用微距摄影来完成的,其科学原理是因为在烧到通红的烙铁上,水珠不会产生浸润效果。可是,为了捕捉到烙铁上流动的水珠,工作人员曾大费周折。方毅说,大多数时候,水珠在烙铁上不会沿直线运动,稍微跑歪一点儿,在微距摄影画面中就会失焦,“拍了两个晚上,我们终于撞上大运,拍到了满意的画面。”
事实上,几乎每一段视频的拍摄过程都是非常不易的。该书责编张亦婕负责完成书中40个实验的操作任务。她以“点水成冰”的实验为例,具有如此神奇效果的水,其实是一种过饱和溶液,“这种液体不能晃动,一旦晃动就会结冰。”为了完整记录下这个过程,工作人员不得不一次次反复拍摄。张亦婕记得,有一次实验眼看就要成功了,可导演却突然叫停,“原来是我的一根头发掉进去了,一切还要重新开始。”
更多新书将会“动起来”
以跨媒体可视图书形式亮相的《神奇科学》,改变了纸质图书的出版方式。该书另一位主编王俊介绍,为该书拍摄的81个实验视频,全部通过视频分发服务商放在了云平台上,以此保证大量的读者能够同时上网观看视频。不过,这也意味着该书的成本远超同等页数的传统纸质书。“我们需要每年付出几万元的云平台维护费用。”王俊说。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也许用不了太久的时间,二维码这项技术就会被淘汰,今后的人们也会用上更快、更方便的网络。对此,王俊还透露,出版社今后对该书进行修订和再版时,将会根据技术的发展情况,随时增加新的互动手段,延续图书的生命力。
《神奇科学》的出现只是一个开端,越来越多的跨媒体可视图书很快将与读者见面。北京出版集团总经理乔玢举例说,篮球明星马布里正在酝酿一本新书,他将在书中向青少年读者传授自己在球场上的独家秘笈,为此他会拍摄大量视频,亲自演示运球、投篮等技术动作,而这本书也将借鉴《神奇科学》的运作模式,制作成跨媒体可视图书。
不过,赵致真也指出,二维码也好,云平台也好,都不能当成是传统图书的救命稻草。在他看来,真正的好书,依然离不开饱学深思的作家和含宏万汇的内容。
趣闻揭秘
史上最长小实验
十年才能见分晓
《神奇科学》中收录了一则名为“沥青滴落”的小实验,堪称是世界上最漫长、最神奇的实验之一。这个实验是将沥青烧化后再冷却,并用玻璃罩罩住,等待其能否滴落。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证明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沥青到底是不是液体?
该书主编王俊介绍,早在1927年,澳大利亚科学家就着手进行这项实验,经过八十多年的时间,总共只得到8滴滴落的沥青,但其过程并没能被记录下来。而爱尔兰科学家从1944年也开始做这个实验,终于在2013年用摄像机成功拍摄到沥青滴落的瞬间。
由于这个实验过程太漫长,不可能一次性拍摄完成,因此该书工作团队决定,让这个实验持续进行,并用网络摄像机对其进行实时监控。读者扫描书中该实验的二维码,就能随时观察实验的实时进程。据王俊预测,沥青滴下来的时间需要十年时间,如果十年之后有读者能通过视频看到沥青滴落的瞬间,那将是真正见证奇迹的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