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程序”是简政放权的一面镜子
“还需要走程序。”去有关部门办事,这样的回答屡见不鲜。当然,必要的走程序,是为了规范办事流程、明确权责关系。然而,不少情况下走程序却成了借口和托词,或拖延推诿,或不了了之,让群众增添不少烦恼。(5月22日《人民日报》)
虽然“走程序”说起来冠冕堂皇,必要的办事流程和权责关系不能省略,但是“走程序”不是刁难群众的借口。某些部门某些人借口程序复杂就让群众办事跑断腿,即便材料齐全,也让群众一等再等,拖着不办。这显然不正常。
虽说中央要求简政放权,地方也在减少审批项目以利改善投资环境,方便普通民众,一些地方还掀起了治庸问责风暴,但是在现实公务服务生态中,“脸难看,事难办”,作风不良、效率低下,刁难企业与办事群众的职能部门与公务员并不少见。基于公务人员掌握着公权力,群众往往敢怒不敢言。普通群众被“走程序”折腾得晕头转向,一些民营企业、创业者更是被吃拿卡要,经营举步维艰。
此前曝光的湖南民营小企业湘涟公司《请客送礼日记》也是典型的一例。湘涟公司被迫向公务人员请客送礼,在纪委介入查处后,不仅大部分涉案人员未受处理,举报人公司经营步履维艰,处处遭遇打击、报复。还有干部宣称:“现在的社会环境就是这样,送礼无法回避。”
财政部科研所所长贾康曾在谈到企业创业环境时曾透露,投资者想开办企业“要盖几十个章甚至一百多个章,能够八个月、一年跑下来还就谢天谢地,一个企业要自己取得消防审批证书,被逼找中介公司把事儿摆平,出价6万”。
《请客送礼日记》也好,公章旅游也好,“走程序”也罢,实际上是官场潜规则的一面面镜子。而且扯出了行政审批过多的问题。虽然企业、群众一直期待政府简化办事程序,降低公共服务成本。从中央到地方一直要求简政放权。但是,简政放权也会压缩职能部门的权力空间,触动部分人的既得利益。在现行体制下,政府部门与服务对象权力、地位不对称,特别是企业、群众有求于公务人员。有的公务人员并不甘心放弃既得利益,依然抱紧权力不肯松手。官场吃拿卡要潜规则并未打破,职能部门“揽事揽权”,人为增加办事难度的情况依然存在。
要切实转变老爷作风,我们不能指望公众一次两次批评,媒体一次两次曝光,就让某些官老爷良心发现,自觉简政放权,取消冗繁的“程序”,主动给老百姓行方便。因此,除了取消有形的奇葩证明,简化办事程序以外,加强制度建设,改革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清理职能部门无形吃拿卡要潜规则,改写刁难群众的老黄历,绩效评估主体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很有必要。如果企业、群众对职能部门与公务员拥有监督权与评价话语权,且评价意见影响到其绩效考核。公务人员的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刁难群众的官场作风才能真正由量变到质变,简政放权才能名至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