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贷+贴息陵水圣女果产业做大做强
■ 本报记者 苏庆明
见习记者 李艳玫 通讯员 陈思国
夏日炎炎,陵水黎族自治县光坡镇武山村,农民杨富辉家旁边,正在培育圣女果苗的农田一派青翠。新的圣女果种植期即将到来,今年除继续在本村种20亩圣女果外,信心十足的杨富辉在百余公里外也进行了布局:他要在屯昌种四五十亩圣女果,田地已经租好。
种苗、地租、雇工……新的计划将有高额成本,撑起他的雄心,除了自己的积蓄,还有农村信用合作社小额信用贷款。在4月份,他向陵水农信社光坡分社贷了10万元。
但杨富辉并不认为这是冒风险的行为。“早已经习惯了。”从2009年至今,这已经是他连续第9年贷款了,每年都能按时还款。
武山村是陵水著名的圣女果村,家家户户种圣女果,许多人也和杨富辉一样,习惯每年靠农信社小额贷款来垫付成本,收获得利后再还。陵水农信社光坡分社经理周游近日统计发现,这个约800户人家的村庄,已有约500户办理过小额贷款,如今每年约有400户办理贷款业务。
“村民只要满足有固定住所、有劳动能力、有还款意愿、有明确的贷款用途,无吸毒、无赌博、无其他违法行为、无不良信用记录‘四有四无’条件就能贷,而且县政府还全额贴息。按时还款,还能得诚信奖励金。”周游说,产业的“钱”景,加上优惠的贷款政策,刺激了村民的贷款意愿。
武山村是陵水最早种植圣女果的地方。2007年杨富辉开始种圣女果时,主要靠向亲朋借钱垫付成本,资金来源不稳定、欠人情债。2008年,我省开始试点农信社小额信贷。2009年陵水推行小额信贷首年,杨富辉就“吃螃蟹”,贷了第一笔款5000元。
当年他种了9亩地,结果出现亏损,但依然坚持按时还款。第二年,受挫的杨富辉准备把规模缩小至一两亩,并准备不再贷款。但考虑到他信用好,信贷员鼓励他再试试。这一年他贷了两万元,种了4亩,每亩赚了三五万元。2011年,他盖起了新房。
有人尝甜头,就有人“跟风”。“种圣女果亏少赚多,贷款还有贴息,为什么不贷?”2012年,村民陈洪交也贷上了款,逐渐扩大种植规模,并于2014年前后盖起新房。周游说,在这一年,武山全村约300户农民有了小额贷款纪录。
有资金保障,武山整村圣女果产业发展迅猛,种植规模从2012年的约6000亩增长至如今的1万亩,占陵水全县圣女果种植面积的六分之一左右。规模带来产业集聚效应,外来企业纷纷在这里建起冷库、收购站。
看到产业前景的杨富辉,不甘心只做种植。2011年建房后,他每年贷款规模从两万元增长至三五万元再到如今10万元,种植规模扩大到20亩的同时,还建起村民自建的第一家冷库,并在陵水及其他市县开展收购业务。去年,他总计赚了三四十万元。
如今的武山村,处处是“圣女果楼”。周游说,武山村的不良贷款率仅为1%,这从侧面印证产业发展的健康和促农增收致富的成效。
“打个电话就行了。”由于农信社优化贷款流程,实现一次授信、循环使用,今年贷10万元时,杨富辉通过电话银行就借到贷款。
(本报椰林7月2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