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民政 滋润民心
省民政厅去年推进3项重点改革,全面完成6项重点工作——
贴心民政 滋润民心
■ 本报记者 范南虹 通讯员 王剑
2月5日上午,琼海市嘉积镇敬老院,伴随着流行歌曲《小苹果》欢快的节奏,敬老院20多位老人摆着手、扭着腰,以他们独特的舞姿表达着晚年的幸福。
嘉积镇敬老院是我省重点民生项目,由琼海市政府、民政局投资1700多万元建成。95岁的欧传英年轻时参加琼崖纵队,没有儿女的她在敬老院的日子过得很滋润。她给记者看了看自己的存折,“政府为老人想得周到,有各种生活补贴。养老保险金、长寿补贴、革命军人生活补助,我每个月共有1700多元。政府把我们集中养老,老人们搭伴很热闹,而且吃住不花钱,生病了,还有政府出钱治病。我心里很感动很温暖。”
“2014年,是全省民政系统实干苦干的一年。这一年全省民政工作进入改革与法治并举、科学管理的新常态,打造贴心民政服务民生,赢得了民心。”2月6日,省民政厅厅长苗建中向记者简要总结了2014年全省民政工作:积极推进3项重点改革,全面完成6项重点工作,切实加强法治民政建设,较好地保障了困难群众、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孤儿养育、为老服务等取得重大进展,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与公平正义,服务了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大局。
推进法治民政 执政有法可依
“去年,我省民政工作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着力推进法治民政建设,依法规范民政干部的执政行为。”苗建中介绍,2014年,省民政厅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共海南省委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精神,积极推进法治民政建设,各级民政部门依法行政能力进一步增强。
首先是政策创制取得成效,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为加强养老机构管理,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省人大出台了《海南省养老机构管理条例》,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实施意见》;为推进村级组织自治,规范社会救助工作,启动了《海南省村民委员会选举办法(修正案)》和《海南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规定》、《海南省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办法》修订工作。
其次是行政执法力度加大。结合贯彻落实《社会救助暂行办法》,开展低保工作专项整治,严肃查处临高和舍镇少数低保经办人员、村(居)委会干部违规办理低保和收取手续费问题。开展社会救助资金、救灾资金、社会福利资金以及福利彩票公益金专项执法检查,严格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依法维护民政对象的合法权益。
“依法行政能力也得到了增强。”苗建中告诉记者,省民政厅根据民政工作职能向社会公布“三单”,即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和负面清单。“三单”很好地促进民政部门依法履职、依法用权,也方便人民群众依法维权、依法监督。此外,省民政厅还在全系统推行执法资格制度,努力提高民政执法工作质量。
三项重点改革 增发民生红利
“民政改革事关社会公平正义与社会和谐发展,这要求民政改革既要大胆又要谨慎,制度设计更要全心全意地着眼于服务民众、民生。”苗建中告诉记者,2014年,是海南民政深化改革年、科学管理年,这一年,省民政厅积极推进社会组织管理、行政区划和婚姻登记三项重点改革,成效显著。
海南社会组织管理改革步子大、有胸怀。去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培育发展和规范管理社会组织的意见》,提出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在全国率先实行社会组织年度报告制度,简政放权,试点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将很多社会事务放手交给社会组织去管理。
社会组织登记制度改革,直接促进了社会组织的快速增长。据统计,2014年,全省社会组织达5412个,同比增长12.7%。
2月1日,一对刚领结婚证的新人高兴地对记者说:“现在很方便,结婚证和第一胎生育服务证一起领了。”
原来,早在2014年初,海南民政部门和计生委联手推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新人办理结婚证时,如果是初婚未生育孩子的,可以同时领到《生育服务证》。
“过去要领结婚证之后,再去办《一孩生育服务证》,而且审批手续繁琐,还要夫妻户口所在地的相关部门或者工作单位,出具婚育证明。”省民政厅社会福利处一名工作人员介绍,在实现双证同发后,为了方便农村婚育青年办理“两证”,海南民政部门还在没有婚姻登记机关的乡镇重新设立婚姻登记处,现在海南基本实现“村民办结婚证不出村”。
此外,还完成了三亚行政区划改革,三亚撤镇设四个区:海棠区、吉阳区、天涯区、崖州区。这一改革,顺应了三亚作为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发展的现实和未来需求,也更好地创新和改进了基层社区的管理服务模式。
六项重点工作 点滴滋润民心
1月9日上午9时许,文昌市昌洒镇昌阳村78岁的符爱莲在新建成的平房里忙碌着,2015年春节快到了,她要好好地布置新房,迎接充满希望的新一年。
符爱莲和儿子韩德丰经济收入低,是昌阳村的低保户。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将母子俩住的3间瓦房刮倒。像符爱莲这样被台风摧毁房屋的低保户不止一家,为了帮助受灾低保户重建家园,民政部门制定了特殊的兜底照顾政策。
“兜底照顾有20平方米、30平方米、36平方米、40平方米四个标准,2-3人的低保家庭,灾区市县财政兜底建设30平方米的砖砌平顶房。”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丁圣介绍。
在这一关照困难群体的民政政策帮助下,在昌阳村,像符爱莲一样的6户低保户现在都住上了新房,开始规划未来的新生活。
去年,除了我省救灾和社会救助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外,养老服务业发展加快。陵水、屯昌等17个市县建立80岁以上老人高龄津贴制度,22万高龄老年人受益,海南岛被授予“世界长寿岛”称号。全省各类养老机构达254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16.4张。
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不断发展。适度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进一步完善,将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基本生活纳入保障范围;将“三无”精神病患者收治医疗费和基本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2000元,留院麻风病人补贴提高到1250元。大力促进慈善事业发展,各地开展慈善救助项目200多个,救助困难群众近10万人。
此外,我省优抚安置、建立基层新型社会治理机制、提升社会事务管理服务水平、儿童收养等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进步,件件贴心的民政工作,如涓涓细流滋润了民心,促进群众共享海南发展改革成果。(本报海口2月8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