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销差”巨大 东西部电商发展失衡

21.11.2014  13:01

  今年“双十一”,天猫凭借超过571亿元的成交额再次缔造神话,但在“网购狂欢”的背后,西部地区电商购销失衡的情况依然突出。

  打着“不分地域”标签的电子商务,实际上表现出极强的地域差异。本月初在成都发布的《2014西部电商发展观察报告》指出,西部地区的电商行业尽管发展势头强劲,但整体上仍是以消费为主,消费与销售呈现逆差;同时在东西部之间、西部省区市之间以及各省区市内部,均存在电商发展“冷热不均”的情况。

  这些现象都表明,西部地区电商发展仍然需要“多方突围”。

  买的多卖的少

  西部电商现购销逆差

  天猫今年“双十一”的数据显示,四川消费者共买入586.9万单,但四川的电商卖家仅卖出155.4万单——卖的远远不如买的多。

  在天猫公布的“双十一”消费排行榜中,四川省以超过20亿元的消费额位居全国第六,也是全国排名前十省份中唯一一个西部省份;县域消费方面,成都双流县位居全国第五,郫县、都江堰等县市,也进入全国百强之列。

  但在销售方面,单店销售前二十名店铺中,只有全友家居一家川企的身影,其余店铺商家全部位于东部。服装鞋帽、IT、电器等热门品类的销售榜上,几乎看不到四川乃至西部的企业。

  本月初在成都发布的《2014西部电商发展观察报告》,将这样的现象称为“购销逆差”:在全国网购格局中,顺差区域出现在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福建等地。顺差最大的是广东省,在省外消费1元,同时向省外销售3.4元;而西部地区则几乎全是逆差区域,逆差最大的是甘肃,从省外收入1元,却有17元花到省外。

  这份报告由四川日报社、四川博览事务、西南财经大学和浪潮集团四川公司共同组成的课题组完成。课题组认为,西部电子商务消费大于销售,是典型的消费驱动型区域。

  西南财经大学互联网金融与支付研究所所长帅青红告诉记者,国内主要的电商平台均位于沿海地区,客观上使西部地区形成“买多卖少”的电商格局。同时,“购销逆差”也反映出西部地区缺少适销对路的电子商务产品,相关的物流仓储、运营人才等产业配套基础相对薄弱。

  数据“极差”反映电商发展“冷热不均

  课题组以2014年8月天猫商城的开店数量与销售额为坐标研究发现,在沿海与西部之间、西部省区市之间以及各省区市内部,均出现数据“极差”,表明从全国到西部,电子商务发展都存在“冷热不均”的情况。

  数据显示,四川卖家在天猫商城西部地区的开店数量和实现销售额占比分别达到44%和48.6%,排名均处西部地区首位,不仅甩开第二名一大截,与排名最末的西藏相比,开店数和销售额分别是西藏的88.25倍和418.14倍。

  但是,与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比,四川卖家销售额仅相当于沿海一个城市,甚至还不足深圳的18%。

  而在沿海地区,城市之间、县域之间的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则相对平衡。阿里研究院《2013年中国城市电子商务发展指数报告》显示,2013 年各省“电商百佳城市”中,浙江有11个,江苏有11个,广东有10个。

  2013年,我国电子商务交易总额已接近10.3万亿元。课题组认为,尽管未来几年电商行业增速将有所放缓,但西部地区仍具有“爆发空间”,特别是随着资金流、技术流、信息流以及产业由东向西、由省会城市加快向二、三级城市延伸,西部地区电子商务正焕发出全新活力。

  平台化战略

  差异化路径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西部传统企业不断转变意识,加上京东、阿里等纷纷关注农村电商,西部电商产业发展空间极大。但西部地区想要分享“电商红利”,必须要有平台优势,企业可根据自身实力,或利用现有电商平台推广品牌建设,或自建电商平台,以拉动电商销售。

  从事电商服务的世纪义商总裁曾严认为,阿里、京东、唯品会、苏宁易购等大型电商平台,比较强调四川地区的消费能力,但他们所能提供的可以撬动四川企业销售额增长的资源还不够多。

  不过,经过几年的培育,国内电商行业的“丛林法则”已经形成,西部自建电商平台并非易事,需走差异化发展的特色道路。

  帅青红认为,西部电商平台化发展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现有的大型平台,以开辟“西部特色馆”,提供特色化、个性化服务,为西部搭建特色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流通桥梁;二是瞄准垂直型电商,在西部电商市场打造完整产业链,统筹线上线下两个市场的战略布局和战术配合,为企业创造更好的商业模式和市场模式。

  “浙江、深圳的电商平台优势很难复制,西部企业要从专业类目做起,以差异化取胜。”帅青红认为,特色农家旅游、农土特产品、中药材产业链等垂直型电商,以及区域化、特色化的服务型电商,是西部电子商务未来发展之路。

  同时,西部整个电商产业的环境仍需要进一步完善,包括规范市场秩序,在基础设施、人才培养、资金方面给予支持。

声明:所有来源为“海口晚报”、“海口网”的内容信息,未经本网许可,不得转载!本网转载的其他文字、图片、音视频等信息,内容均来源于网络,并不代表本网观点,其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您发现本网转载信息侵害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0898-66835631(传真),我们将及时核实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