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亭实施“合作社+贫困户、党员+贫困户、亲人+贫困户”帮扶模式
保亭实施“合作社+贫困户、党员+贫困户、亲人+贫困户”帮扶模式
结成“攻坚搭档”抱团增收脱贫
本报保城12月10日电(见习记者贾磊 特约记者黄青文 通讯员黄秋娜)“槟榔有黄化病,橡胶低价没人割,加入了合作社后,我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今天,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新政镇新建村委会新二村小组贫困户陈兰花向记者算起经济账,满脸笑容。
一直以来,陈兰花一家6口人只靠着微薄的橡胶和槟榔收入维持生活。但近几年,橡胶市场不景气,加上槟榔得了黄化病,使得家里的经济收入急剧下降。而今年,她加入了清水泉山兰米加工专业合作社,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她现在每月都有了固定的“工资”。
据介绍,清水泉山兰米加工专业合作社是由新建村委会新二村小组的几位贫困户一起组建的,主要是酿造山兰酒、糯米酒等。陈兰花告诉记者,合作社成立后,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销售模式,将山兰米酒和糯米酒销往当地的酒店、农家乐、周边村民等,拓宽了贫困户的增收渠道。如今,合作社一个月能售出500多斤米酒。
全省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保亭创新帮扶模式,实施“合作社+贫困户、党员+贫困户、亲人+贫困户”的“结对子”帮扶模式,引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保亭不少乡镇的贫困户通过成立合作社,走上了“抱团”发展的增收之路。据了解,目前全县有帮扶带动贫困户的合作社共43家,共带动贫困户154户632人。
除此之外,“党员/亲人+贫困户”的“结穷亲”帮扶模式,也在脱贫攻坚中发挥出了积极作用。什玲镇八村村委会党员邓明平,就积极响应村里开展“三信三爱”结对帮扶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主动与贫困户陈解荣结对子,带动陈解荣种植槟榔、益智,并借3万多元给陈解荣用于购买拖拉机。目前,陈解荣通过种植业和运输业的收入,已实现了脱贫。据悉,保亭全县农村党员帮扶贫困对象共225户714人。
“亲人+贫困户”,也是保亭积极鼓励的帮扶模式。通过具有致富带动能力的亲人发挥互帮互助美德,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响水镇什邱村支部副书记黄其武,是保亭金山什玲鸡养殖合作社的理事长,与其堂哥黄其兴结成帮扶对子,带动堂哥养鸡增收。据统计,保亭全县亲人帮扶贫困对象共53户172人。
据了解,保亭县共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427户17891人。2016年计划减贫1748户7236人。目前,已实现脱贫843户3502人,完成今年省下达脱贫任务的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