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故事丨定格海的精灵 诉说海的故事 谢争光七年探索制作的海鱼标本栩栩如生令人称奇
由海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暨海南省第四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谢争光带着经过7年的探索实验,用独家创新技术制作的海南热带鱼标本前来参赛,这些活灵活现、颜色艳丽的海鱼标本引起不少人的好奇。
据了解,他的海鱼标本在2016年参加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全国第三届标本大赛中崭露头角,并包揽鱼类组所有奖项(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优秀奖13项),2018年参加中国科学院举办的全国第四届标本大赛,参赛作品50件全部获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40项)。
谢争光与 4.1 米的马林鱼标本。马林鱼是《老人与海》中与老渔夫搏斗了三天两夜的鱼。
在渔港被鱼迷住萌生梦想
“我是2011年第一次踏上海南的土地,一次偶然的机会见到渔民捕鱼上岸,看到了很多当时叫不出名字的海鱼:有绿色的、红色的、头上长鼻子的、眼睛超大的、红色牙齿的、浑身长刺的、把自己鼓成一个球的、长成箱子形状的……这颠覆了我此前对鱼的认知,太震惊了。”37岁的谢争光来自革命老区湖南平江县,以前的工作是做美工。“这种好奇心深深吸引了我,后来有机会我就去看上岸的鲜鱼,有时候到渔港码头,有时候到菜市场,突然有一天,我想,要是把这么多稀奇古怪的鱼做成标本,保持原有的样貌特征让更多的人欣赏该多好,于是我就开始到网上找资料并动手尝试。”
谢争光说,一开始做标本并不顺利,鳞片总是会掉很多,样子不但难看还有腥臭味。后来经过不断尝试,再查阅国内老一辈做标本的资料,又买来很多制作原料、药剂和涂装工具,经过几番改进与实验,终于勉强把一件鱼标本做出来。
经过多次实验做出标本
正当谢争光刚刚初次体验到成功的一点小乐趣时,偶然一次机会他看到一本美国标本杂志,上面有大量大赛标本照片都是大师作品,标本就跟活鱼一样生动有灵气。谢争光告诉记者,优秀作品进入他的视野后,似乎有一种神秘力量在召唤着他要去完成一件这样水准的作品,后来通过事实证明,用原有的传统工艺和材料是无法做到像美国大赛作品那样水准的。“推翻重来,我又通过各种渠道买来美国进口的原材料、工具、教学视频,几经折腾练习改善——标本做出来了,是一条炮弹鱼,家里人评价已经有美国作品的八成功力,当时真的特别开心。”
当时,他和家人通过查找发现国内市场上并没有像样的鱼标本出售,于是他萌发了一个想法:把做好的鱼标本拿来出售。“生产材料和工具哪里来?继续从美国进口吗?成本太高了,市场根本无法接受这样高的价格。”他感慨道,只能自己研发找替代品,甚至要想办法优化美国产品的设计缺陷,优化制作工序……
通过数不清多少次大大小小的实验,2015年9月,实验结果让谢争光觉得商业化量产成为可能,于是他和家人来到三亚,借钱成立了海南来者实业有限公司,与妻子一起租房子、招兵买马、培训员工、收购鲜鱼、跑市场……公司在跌跌撞撞中运行起来。
客户不讲诚信让他吃亏
2015年11月的一天,有个客户找到谢争光要定做16条大型鱼,要求2个月后交货。“当时,我觉得大生意来了,没签合同也没让客户付订金,自己掏钱收来目标鱼,买材料就开始干起来。”说起这段经历教训,谢争光深感刻骨铭心,他第一次明白做生意要有规则、讲究诚信。“那时候,晚上都加班到凌晨1点多,在2个月内消耗完我本来就不多的资金,2个月后交货日期到了打电话让客户取货,电话那头却说由于各种原因标本不要了,我一下子就瘫倒了,几乎崩溃。”
“很多初次创业的人都碍于人情或者各种原因,忽略了诚信的重要性。”谢争光说,通过这次教训,他告诉自己做生意一定要讲规则、要有诚信,这也促使他现在更加重视到知识产权维护的重要性。
想让各种“海鱼”飞入百姓家
“他们能把很多海鱼做成标本展示出来,栩栩如生,稀奇古怪,刷新了我对鱼的认识。”7月26日,从事知识产权代理工作的陈香一语道出了许多人初见海鱼标本时的感受。“很震撼,有近海也有深海的,许多是我们平时见不到的稀有鱼种,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条2米多长的旗鱼,蓝色背鳍直起来有1米来高,像一面旗帜。”
“他们做过几百种不同品种的鱼类标本,是国内各大博物馆的标本供应商,中国南海博物馆里的鱼类标本90%是他们制作的。不仅引进国外制作技术,也有很多自己的研发成果,所以他们的标本不同于以前国内的传统标本,作品更加生动、逼真,颜色也更丰富,也没有难闻的气味。”陈香评价说,这种新型制造业填补了市场的空缺。
“鱼标本产业在国外发展100多年,一直是表达精英阶层独特审美情趣的一个东西,作为收藏品,比较小众。”谢争光介绍说。“就拿美国来说,鱼类标本目前还没有发展成为一个大众消费品,但我很想把这个项目在中国发展起来,让海南岛的各种海鱼标本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颜色艳丽的各种海鱼标本。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