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围绕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海南发展
代表委员围绕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中心建真言 聚焦发展献良策
胸怀发展大局、心系“国之大者”,在今年的省两会上,与会代表委员认真审议讨论各项工作报告,围绕产业升级、科技创新、人才培育、绿色发展等方面,从细处找问题、提实策,履职尽责献计献策,为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贡献力量。
为未来产业献策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系统谋划了今后五年的工作,明确提出“南繁、深海、航天三大未来产业规模突破500亿元”。围绕这个话题,参加省两会的代表委员展开了热烈讨论。
“2022年,‘深海勇士’号成功布设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可实现深海长周期无人科考。”省人大代表杜梦然说,以海南省为小核心,全国40余家单位形成大网络的科研团队,联合开展了深海海底原位科学实验站关键技术攻关,“依托大国重器,海南应当积极打造深海科学研究与海洋工程技术研发聚集高地,推动深海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动深海科技产业快速发展。”
推动南繁产业发展,海南一直在努力。省人大代表何传经说,经过多年发展,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最开放、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科技试验平台,但也存在海南本土种业企业数量少、规模小、研发能力弱、市场竞争力差等短板,“加强南繁基地建设,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推动南繁产业发展提档升级,是打造‘南繁硅谷’的应有之义。”
当前,商业航天创新发展已呈现出巨大潜力。省政协委员刘红建认为,海南完全有条件让商业航天领域企业根植海南,在文昌产生聚集效应,构建完整的上下游“火箭链、卫星链、数据链”产业链,形成良好的商业航天产业生态。他建议,要做好发展商业航天产业的顶层设计,抓紧商业航天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航天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海南自贸港政策对发展国际商业航天具备正向叠加效应,优质营商环境与有力政策支持,也能吸引更多商业航天企业落户”。
为绿色发展出谋
绿色、低碳发展是我省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的重要途径。今年海南将探索推进“双碳”工作,以热带雨林碳汇为核心,开展碳库调查,开发碳汇产品。代表委员们也纷纷围绕这一主题建言献策。
省政协委员林青认为,碳排“双控”工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构建全民参与的“碳普惠”体系,也有助于海南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他建议,要加快形成碳普惠体系顶层设计,探索建立区域性个人碳账户,建立广泛覆盖的碳普惠场景体系,使碳普惠“有价”又“有市”,由碳普惠推动碳交易,建立持续发展的市场交易体系,“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做参与碳普惠的‘明白人’,从而形成长期坚持并带动更多人广泛参与”。
中部山区生态保育区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建设为抓手,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省人大代表林豪建议,积极探索通过碳汇交易的方式,将公益林、生态林的降碳指标与耕地开垦指标实行等额互换,真正让良好的生态资源成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维护和提升中部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
为引才用才建言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最重要的资源是人才。未来五年,海南将全方位集聚创新人才,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其中2023年将力争引进人才15万,加大培养、使用本土人才力度,实现人才引育大突破。代表委员们认为,面向人才市场需求,海南需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省人大代表卢国纲表示,自贸港建设需要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职责,但海南职业技能教育目前仍存在短板。他建议,要加强符合自贸港产业导向的大中型企业与职业院校的对接,深度对接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要提高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企业实践经验的重视,并对职业院校学生广泛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帮助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省政协委员李倩认为,作为经济主战场的产业园区,更应该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推动园区高质量发展。她建议,我省产业园区要快马加鞭、加快聚集优秀人才,打造区域性人才中心,包括引进培育高能级产业项目等,提升园区创新能力和创业活跃度。(本报海口1月14日讯)
原标题:代表委员围绕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围绕中心建真言 聚焦发展献良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