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顺应发展趋势 承接消费需求
顺应发展趋势 承接消费需求
——三论适应新常态、把握新机遇
■ 本报评论员
在我国已经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做好明年经济工作,确保“十二五”顺利收官,需要我们正确认识省情,用足优势,主动作为。其中,扩大消费需求、着力构建国人消费承接地也应成为工作“常态”之一。
在拉动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中,想要更有效地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对海南来说,消费一词不能仅指代岛内居民消费,而应指向13亿国人乃至全球市场。这是海南有别于其他地区的一个突出特点。
根据最新数字,我国2013年人均GDP已经达到6995美元。逐渐富裕起来的国人越来越注重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也愿意为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舒适的环境这样的稀缺资源解囊。而海南坐拥不输国际度假胜地的绝佳自然风光,四季如春的气候,全国一流的大气、水体质量和人居环境,还拥有较好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和“食住行游购娱”服务接待能力,与国人的需求高度吻合,有条件成为13亿国人理想的消费承接地。我们要紧紧抓住中央加快培育旅游、住房、养老、文化体育等新的消费增长点、促进大众消费的契机,构建条件更佳、服务更优、吸引力更强的消费承接地,将国人乃至国际的休闲度假、购物置业、养老医疗等消费需求吸引过来、开发出来。如此巨量的消费需求一旦被海南激活,对海南经济社会的拉动作用不可限量,也将为海南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下转A02版?
?上接A01版
从这个意义上讲,我省早先就提出打造中外游客的度假天堂目标可谓未雨绸缪,占得先机。
认识到这样的优势,我们面对经济新常态时就应该树立充分的信心,把握住发展机遇。但是,我省虽具备得天独厚的资源环境禀赋,要成为国人向往的消费承接地也不是唾手可得的事。实际上,近年来个别欺客宰客事件经媒体传播放大后,对海南形象极具杀伤力,是典型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要塑造起海南作为消费承接地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我们兢兢业业,创新实干,付出艰苦的努力。
如今,与海南形成竞争关系的已不止于国内旅游目的地,来自东南亚等地区的竞争也日趋激烈,以往的数量扩张和价格竞争,现在正逐步转向质量型、差异化为主的国际竞争。可喜的是海南的目的地经济已走上转型升级之路,形成了滨海度假、免税购物、邮轮游艇、高尔夫、婚庆养生等旅游新业态,加强了旅游要素的国际化改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对游客的消费吸引力,消费承接地的优势初步显现。
在维护海南形象、保护游客权益方面,需要综合运用经济、法治和教育等多种手段,让市场秩序得到规范,树立起海南的良好口碑。只有如此,才能提升海南的核心竞争力,真正打造出名副其实的消费承接地市场,为海南经济发展增添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