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关怀暖心头 干部有干头
24.10.2018 23:32
本文来源: 扶贫工作办公室
10月的海南,弥漫着感恩的气息。日前,陵水举行脱贫攻坚先进典型表彰晚会,评选出“十佳帮扶干部”;白沙举行脱贫攻坚“最美”人物颁奖仪式,评选出“最美”驻村第一书记、“最美”驻村标兵和“最美”帮扶责任人;临高举行颁奖晚会,10位“最美扶贫人”登台领奖……而在全国脱贫攻坚奖表彰大会上,我省同样有1单位和3人获得表彰。这个10月,扶贫干部成了主角,他们值得尊敬。
“最美”“先进”“标兵”……这是对尽心尽责扶贫干部的礼赞。在诸多鲜亮词汇的背后,是渐渐美起来的乡村,是不断鼓起来的腰包,是蓬勃发展的产业,是群众“我要脱贫”的拼搏干劲。仅就去年来看,全省全年实际脱贫4.79万户、20.8万人,117个贫困村脱贫出列。直观的数字、可感可触的变化,诠释着我省脱贫攻坚的成效,以及“三农”工作取得的成就。而这些显然离不开扶贫干部的默默辛勤耕耘。
事实上,细究起来,扶贫干部的“辛勤”程度,要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脱贫攻坚,为的是把落后提上来,甚至变身为先进,对扶贫干部而言,其间蜕变过程何其艰难!就其状态来看,“忙”是许多人对一线干部最直观的印象。每个扶贫干部肩头都扛着脱贫任务,在“保姆式”扶贫模式下,大事小情都要亲自处理。“5+2”“白+黑”状态下,工作家庭不能兼顾,更是深埋心底的痛。
身体上的“忙”尚且可以忍受,心头的“累”更加考验扶贫干部的耐力和能力。贫困村之所以贫困,多有其历史原因,或是资源匮乏,或是位置偏远,抑或观念落后。多种原因长时间累积导致的贫困,要在数年之间全部解决,难度之大可想而知。平心而论,许多扶贫干部不怕忙、不怕苦,怕的是没有对策、没有资源,怕的是村民的不配合、脱贫后的再返贫,怕的是无能为力,辜负了广大群众的期待。
可见,在“群众不脱贫,干部不离村”的庄严军令状下,扶贫干部要承受多大的生理和心理压力。大浪淘沙,沉者为金。在经过淘洗与磨练之后,能够驻守一线并干出成绩者,必定是作风过硬、能力杰出者,必定是以大局为重、为百姓谋利者。也正因此,在贫困户喜获丰收的季节,我们在庆贺之余,更要感恩那些默默奉献的扶贫干部,为他们奉上“最美”“先进”的桂冠,对他们说声“辛苦了”。
扶贫帮困,归根结底,是为了给人以希望,实现美好的未来。激发一线扶贫干部的斗志、干劲,也要让他们尝到甜头、看到希望。前不久,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对脱贫一线干部的关爱激励。”基于此,在压实压牢扶贫责任的同时,我们要对一线扶贫干部多些关爱、多些理解、多些支持,对工作出色、表现优秀的扶贫干部要及时提拔使用,满足他们的生活和精神需求,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进入决战决胜关键时刻,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及时关注扶贫干部的所思所想,越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与支持。只有如此才能有效杜绝急躁求成、畏难懈怠等不良情绪,才能夯实扶贫责任,保证脱贫攻坚劲头不缓、力度不减、标准不降,确保我省贫困群众与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
本文来源: 扶贫工作办公室
24.10.2018 23:32
李军在乐东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李军在乐东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11月5日至6日,扶贫工作办公室
李军在五指山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李军在五指山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11月6日至7扶贫工作办公室
海南将对扶贫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重奖重用
海南将对扶贫表现突出的工作人员重奖重用 扶贫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