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讲坛第27讲]秦汉三国的历史与国家统一

27.05.2015  09:58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施建中为我校师生讲解秦汉三国的历史与国家统

 

秀美的骊山,隐藏了多少人物风云;雄伟的长城,掩盖着多少铁马金戈;业已朽断散落的竹简,默默诉说着多少丰功伟绩。5月10日下午,北京师范大学施建中教授在学校行政楼217会议室作中国古代史系列讲座第2讲。讲座主题为:秦汉三国的历史与国家统一。讲座由校党委曹瑜副书记主持,我院学工处、团委全体成员、全校辅导员和部分学生聆听讲座。

此次讲座主要简述中国结束长期的分裂、第一次真正实现统一、建立统一的封建专制中央集权王朝的历史梗概和其中的关键历史问题。

在讲座中,施建中教授首先简单叙述了秦朝的建立和初步统一全国的过程。他总结说,秦朝在中国古代第一次真正实现政治上完全统一、建立起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政治格局,它是整个中华文明史的飞跃。从此,实现和巩固统一,就变成了历代王朝乃至现代社会的历史潮流。

施建中教授强调了对秦始皇的评价问题。他说,评价一位历史人物的功过,不能依据后人的标准来苛责古人,必须要结合当时社会的实际需要和实际表现,来印证人物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所扮演的角色和其发生的作用,而不能单一或片面用个人的喜恶和当前的社会道德及价值标准进行历史人物的评价。要正确地、客观地、真实地评价秦始皇,就必须首先充分肯定秦始皇对中国古代制度建设方面和建立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性功绩。秦始皇首创了多种政治制度:皇帝制度、官僚政治体制,还将郡县制度通行全国,这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政治生活。所以,在评议秦始皇的问题上,必须坚持“一分为二”的方法和原则。

讲座中,施建中教授还对汉朝分封并削弱异姓王(七国之乱和推恩令)、外戚专权(吕后专权、东汉时的外戚专权)、汉武帝时攻打匈奴、张骞通西域、班超在西域的活动和丝绸之路的开通等历史进行了讲解。

在互动环节,施建中教授就“古代皇帝的称号”问题回答了疑问:中国古代皇帝的称号,分为尊号、谥号和庙号。尊号是皇帝在世执政时大臣给予或自封的称号;谥号是皇帝死后,人们对于他的称呼,往往包含了对逝去君主的总体评价;庙号是皇帝死后,灵位供奉在宗庙,皇族对于他的称呼。三种称呼,在历史的学习、交流、讲课的过程中,是绝对不能混为一谈的,是史家治史时绝对要避免的“雷区”。

曹瑜副书记代表各位师生向施建中教授表示感谢。曹瑜副书记说,讲座讲解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师生通过聆听讲座丰富了历史知识,拓宽了文化视野,有利于师生树立新的学习风尚,做个文化人、文明人。

 

本次讲座是“天涯讲坛”第27讲,“天涯讲坛”由三亚市社科联和学校宣传部共同主办。

 

(责任编辑:陈立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