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涯讲坛66讲】与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5.04.2016  13:10

——外交部原外事管理司司长、驻约旦王国大使刘宝莱先生主讲

4月13日下午,外交部原外事管理司司长、驻约旦王国大使刘宝莱先生应邀在学校图书馆负一楼报告厅,为我校师生作专题报告。报告主题为“中国同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刘宝莱先生的报告主要介绍了中东国家的六大市场发展特点和中国同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过程中存在的五大机遇与四大挑战。

中东国家六大市场:一是经贸市场。中东国家的轻工业发展落后,大多数轻工业产品需要进口,经贸市场活动。二是能源市场。中东国家的油气资源丰富。三是工程承包劳务市场。中东国家的的工程外包较多,我国不少大型建筑公司在中东国家都比较活跃,劳务市场活跃。四是科技市场。中东国家大都需要高科技技术和人才,高科技人才在中东国家很受欢迎。五是旅游市场。中东国家的旅游资源丰富,有著名的埃及金字塔,也有迪拜豪华的皇家酒店等。六是军贸市场。由于战乱等原因,中东国家的普遍对军火的需求很大,而出售军火的主要是美国等西方国家。

五大机遇:一是友谊源远流长,人文交往历史悠久。古代丝绸之路很早就把我国和中东国家紧紧联系在一起。二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和中东不少国家建议了外交关系,21世纪,我国与中东一些国家的合作提升到战略合作位置,政治上高层往来不断,与有一些国家的关系也改善了很多。我国同伊朗、埃及、沙特三国的全面合作又进入了新的阶段,中国与阿拉特国家的合作论坛发展良好,收获颇大。三是中东国家与中国开发航班,发展前景良好。近年来,由于中东国家和我国的经贸合作近年发展快速,我国从中东进口的石油占我国进口石油47%,我国与中东文化交流十分活跃,上万中东学生来中国留学。双方对建“一带一路”达成了共识,双方存在1+2+3合作格局,分别是能源、基础设施,贸易工作和核能、新能源等。四、双方合作互补性强,可以做到优势互补。中东国家的一些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些国家在发展中也需要我国的多方面支持与帮助,双方合作互补性强。五是双方都有积极性。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向西开放,推到前沿,而从中东国家来看,中东需要稳定战局,发展经济,需要和中国合作,共建“一带一路”可帮助中东搭上中国经济快车。综上所述,中国和中东是有很好的基础来建设“一带一路”战略的。

四大挑战:一是政治混乱和生态环境比较差。二战以来,中东战局动荡,内部有教派、主权、部落冲突,外部有美国等西方国家插手中东政治。二是恐怖主义泛滥。由于多年战乱,中东一些国家长年处于战乱之中,也滋生的恐怖主义。三经济困难。中东不少国家没有资金来发展本国项目,发展受到制约,经济较为困难。四是中东国家信用度比较低。由点到面战乱,一些国家的政府机构常更换,导致政府机构的信用度大大降低。但是,总的来说,我国同中东国家共建“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还是大于挑战。

互动环节中,刘宝莱回答了师生们的提问,介绍了中东国家伊斯兰两大教派争纷的历史背景等情况,还就我国在外设立军事基地的影响等问题。刘宝莱先生的报告,既有深层次的理论分析讲解,又有生活的事例说明。既让师生们长了知识,又开阔了眼界。

本次讲座为天涯讲坛第66讲,天涯讲坛由三亚市社联和我校党委宣传部共同举办。   

三亚市外交研究院孙志国秘书与三亚市外事部门负责人,及我校国际交流学院、人文学院部分师生共同听取报告。

(责任编辑/郭万洲      摄影:孙彩紫、殷元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