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本”为传统文化教育活络筋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优秀传统文化是振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立足点,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根基。我们要发展要强大就要重视弘扬传统文化,以“人本”理念贯彻整个过程,从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去弘扬优秀的、有利于全民身心健康的、适用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文化精华,摒弃形式化、低俗肤浅、阻碍社会进步的文化糟粕。
首先,学校教育作为传统文化教育的专业主体,担负着弘扬传统文化重要责任。所谓教育,不但要教书,更要育人。对于每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应该是像嫁接苗那样简单粗暴,一切应以学生的健康发展为本。使学生掌握专业生存技能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使之形成健全人格才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对教育引导者的专业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应该严格而具体、有针对性,杜绝虐待或猥琐学生等恶劣行径的发生;同时努力为孩子们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特别是偏远贫困地区更加需要改善;最重要的是,秉承传统教育“因材施教”、“一视同仁”等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身心健康,避免校园暴力、成绩优劣歧视等问题的发生。
其次,家庭教育是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健康优秀的接班人是每个家庭乃至家族发展的意义,而父母的言传身教是塑造孩子性情的最佳模版。因此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父母身体力行地示范温文有礼、尊老爱幼等优秀传统美德,可以对孩子的三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我们要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去尊重,才能赢得他们的尊重,粗暴的干涉其兴趣选择或是强制性要求他们满足自己的期望的“棍棒孝子”行径,最后都只能导致沟通桥梁的坍塌和代沟隔阂的出现,且不利于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
再有,社会的精神风貌反映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风貌。每个人的健康发展都起到了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国家繁荣富强的作用,而发展恰恰需要以优秀的传统文化为根基。随着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然而诸如要求读书“摇头晃脑”、“集体穿汉服”等形式并不能真正达到弘扬优秀文化的目的。除却学校教学、父母教育,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合作与协调也尤为重要。各界媒体的宣传与推广、相关部门开展的主题活动以及各类商家的积极响应,可以让孩子在社会浓厚的文化氛围中健康成长,同时更好地促进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不要拘泥于小节,润物细无声的力量才是真正强大的。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某个机构、部门的工作,更是全体社会成员的责任,只有集全民之力量,才能兴优秀传统文化之风行。(李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