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政府“账本”不能回避问题

19.07.2015  11:53

  公车实际支出减少或许不意味着纳税人负担减轻,而是因其他方面实际支出增加。

  17日,中央部门密集公开了2014年部门决算,数十份“账本”又一次摆在公众面前。

  这次公开的中央部门“账本”进步很明显,一是账目越来越细,更容易看懂。比如,首次公开了公务接待费相关的批次及人数,一些部门甚至列出了公务接待具体“接待”了哪些人。二是对“账本”的解释越来越细致。比如在三公经费方面,无论支出增减都给出了具体解释。

  这样的结果当然是纳税人乐见的,不过,将一些“账本”与审计“清单”相对照,一些潜藏的“三公”问题仍需格外注意。

  以贸促会公布的“账本”为例,数据显示去年该部门公务用车实际支出280.84万元,较预算数减少13.93万元,下降5%……该部门对此数据变化的解释是,主要原因在于认真贯彻公车改革精神,大幅压缩公务车运行维护成本。这显然把公车实际支出减少简单归咎于积极改革,变成了一种成绩。

  不可否认,公车实际支出减少与公车改革有关,但审计署不久前公布的《2014年度中央审计报告公布》指出,“贸促会、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等21个部门和单位挤占其他支出用于车辆购置、运行维护,以及违规发放交通补贴等,共计1058.19万元。”也就是说,该部门公车实际支出减少或有其他原因。

  如果一个部门挤占其他支出用于公车方面,意味着会出现两种结果:一种结果是“其他”方面或许会受到影响,另一种结果是公车实际支出看上去减少了。这种现象留给公众的印象无非有两个,要么是预算安排太宽松,其他方面资金安排太多;要么是有关部门喜欢自我表扬,故意减少公车支出以显示改革成效。

  但对纳税人来说,公车实际支出减少或许不意味着负担减轻了,因为其他方面实际支出是增加的。而且,挤占其他支出用于公车,表明有关部门没有严格执行预算安排,财务管理或有问题。这种不遵守财政纪律现象,会更让纳税人担忧。如果不是审计报告公布在先,纳税人岂不被公车实际支出减少给忽悠了?

  对此,笔者建议,在每年公布上一年度部门决算之前,上年度的审计报告都要率先公布,而且内容越详细越好,最好对每个部门收支情况都进行严格审计,公布审计发现的所有问题。如此一来,部门决算公布之后,公众经过对比审计报告就能发现某些问题,推动有关方面完善。

  解释政府“账本”不能只谈成绩,在解释增减变化时,要直面问题。只有这样,政府“账本”才是信得过的。冯海宁(媒体人)

编辑:叶霖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