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永在 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纪念18000多个英灵
原标题: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纪念18000多个英灵——
怀念永在英雄永生
位于海口金牛岭公园的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本报记者李英挺摄
开栏的话在海南这方热土上,曾有无数仁人志士,为了人民的解放,挺身而出,英勇献身……我们怎能忘记这一段段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怎能忘记那一张张曾经鲜活的面容?清明节到来之际,本报今起开辟《走访革命烈士纪念地》专栏,通过走访现场,追忆历史,缅怀先烈,激发人们积极投身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敬请关注。
一边是烈士陵园,一边是百姓公园;英雄在里头,我们在外头。公园里每天熙熙攘攘,扶老携幼的幸福,淡化了生与死的界限,将陵园里的“秋叶静美”映衬得如“夏花灿烂”。——题记
午后阳光灼热,海口金牛岭公园里游人稀少。沿着林中小路步行几分钟,便到了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
望着入口处通向纪念碑的长长阶梯,想起去年9月30日公祭日那天,在这里碰到的一位90岁老兵朱重华。朱老曾是第四野战军43军129师的炮兵,参加过解放海南岛战役,后转业回到长春。在儿子搀扶下走走歇歇,朱老坚持爬完了这段阶梯,他说,有生之年的最大心愿就是再回海南,到烈士陵园里为战友们鞠个躬,献朵花。
朱老心心念念惦记的这个陵园建于1957年,是当时海南行政公署、海口市人民委员会和海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为纪念长期坚持琼岛革命斗争和渡海作战中牺牲的烈士而修建的,原名海口市金牛岭革命烈士陵园,2007年更名为解放海南岛战役烈士陵园。
走上阶梯,视野顿时开阔起来,一个16米高的纪念碑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矗立在广场中央。帆船的风帆上刻着“解放海南的英烈永垂不朽”,船体四周则雕刻着渡海部队、琼崖纵队解放海南英勇作战的场景。
纪念碑特殊的造型、写实的雕刻,将解放海南战役中“木帆船打军舰”的奇迹永远定格,也将我们的思绪带到60多年前的烽火岁月。
1950年,渡海作战部队在琼崖纵队和全岛人民的大力接应配合下,于3月初至4月初分两批四次以木帆船潜渡琼州海峡,胜利登陆,增加岛上接应力量。随后于4月16日傍晚发起大规模渡海强攻,23日解放海口市,并乘胜追击于5月1日解放海南岛。
创造“木帆船打军舰”奇迹,强渡过海解放海南,先辈们付出了巨大的智慧、勇气,乃至宝贵的生命。
在陵园里,有一座大型的渡海英雄烈士公墓。海口市革命烈士纪念物管理所有关负责人邓丽介绍说,公墓原建在白沙门战斗遗址,1983年迁至陵园,2010年重建。墓碑上刻有朱德同志1957年1月27日的亲笔题词“渡海英雄永垂不朽”。
“四十军烈士675名,四十三军烈士492名……”抚摸着刻在公墓上密密麻麻的烈士名字,指尖所触是冰冷的,心里是灼热的。
公墓后面及两侧是100多座单体的革命烈士墓,其中多数是琼崖纵队的革命烈士。在烈士墓中,李振亚、王白伦、黄魂、王业熹、符明经、刘秋菊六位琼崖纵队老领导人的墓碑格外醒目,它们通体白色,整齐地排着一排,仿佛让人看到英烈们生前列队指挥、英姿勃发的身影。
李振亚,琼崖纵队副司令员。他牺牲时,再过1年新中国就要成立了,而他却停住了39岁的脚步;符明经,琼山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1946年在反国民党军“清剿”斗争中牺牲,时年45岁;刘秋菊,海南妇女革命的光辉典范,被称作琼崖人民的“姨母”,戎马一生,鞠躬尽瘁……
在陵园高大的烈士墙上,还有很多我们从来没有听过的普通人的名字。据邓丽介绍,墙上一共刻了18000多个人名,都是海南各市县为海南解放事业而牺牲的烈士。
离开陵园时,碰到几名海南大学的学生,他们正为清明节组织学校同学来此扫墓“踩点”。“这是我们第一次来这里,以后只要在海南,我们年年都会来。”大一学生张怡媛说。
是的,英雄从未真正离开我们。我们头顶的太阳,曾照耀过他们的浴血奋战,我们头顶的月亮,也曾照亮他们跨海横渡的夜晚。怀念永在,生命变成永恒。(本报海口4月1日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