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囊唐卡艺术走进海口 市民可免费观展
觉囊唐卡作品(局部)
觉囊唐卡展现场
海南在线讯:2015年1月24日至30日,由中华文化促进会、海南省文化遗产研究会、中央音乐学院佛教音乐文化研究中心主办,海南南洋潮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承办,海南永庆寺、阳光众生影视工作室协办,海南大朝影视文化、海南东坡书画院、《新海岸》杂志、闵子原塑艺术工作室、海口南洋骑楼老街研究会支持的觉囊唐卡绘画艺术学术交流与展览在海口市骑楼老街中山路35号举行,此次将展出数件艺术造诣极高的觉囊画派明清时期的壁画、唐卡,以及当代觉囊唐卡艺术传习所的20幅师生作品。觉囊文化具有千载传承历史,其唐卡绘画风格在诸多唐卡艺术流派中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古朴而又空灵、庄严兼具洒脱,独具雪域禅韵,学者以“洁静静微”来评述其艺术造诣。
觉囊画派的唐卡艺术在藏地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被视作藏地绘画艺术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其发源于唐宋之际,宏兴于明清时期,始终与藏传佛教觉囊派的禅修生息相伴,是修行人代代相续的佛门艺术。“觉囊”是西藏日喀则地区的一处地名,位于雅鲁藏布江畔,在历史上就是印度、尼泊尔、藏地、汉地文化的交流中心,并且是藏传佛教的修行圣地,莲花生大士、玛吉拉准尊者、宗喀巴大师都曾在这里闭关修行。十一世纪初,在这里修行的高僧建立了道场,逐渐形成了以专注禅修、戒律严明而著称的宗派,被称为觉囊派。觉囊唐卡艺术也随之一脉相续、千年不辍。
觉囊派素来奉行避世潜修、精研实证的佛门宗风,故而在近两百年间几乎被外界遗忘,学术界曾一度误认为这一古老宗派已经失传。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组织各界学者进行调研时,才重新确认这一宗派仍然存续,并保留了非常完整、丰富的文化传承。当一系列学术成果展现出来时,学者不禁为其精深的思想内涵、高超的艺术造诣所折服。觉囊派所传承的唐卡艺术、梵音古乐、藏医药等先后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被誉为“中华文化瑰宝”。
这次展出的除了有觉囊画派明清时期的壁画、唐卡外,还有觉囊第四十七代传承法主建阳仁波切和他的学生的作品。五年前,觉囊派当代传承法主健阳乐住仁波切创办了唐卡艺术传习所,将寺院的千年传承免费开放给当地的贫困青少年。在这里,绘画技艺的传授不是核心,对生命的启发、探索与求证才是最主要的功课,如健阳乐住仁波切所说:“审美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的领悟、了解的过程,你越了解宇宙人生,你越了解生命的本质,那么你就越有品味,越有审美的能力。不然,一个表面的、虚幻的,就是我们所谓俗的东西,你品味什么呢?你欣赏什么呢?它谈不到审美的这种高度。”
经过数年的努力,觉囊唐卡艺术传习所已经接收200多名贫困青少年,他们取得了非常可观、可喜的成果,得到了地方民众的拥戴,也得到了学术界、艺术界的赞誉。虽然教学条件依然艰苦,但孩子们那份喜悦、沉稳、自在已经开始透过唐卡传递出来。
觉囊文化简介
觉囊文化是藏文化中独具魅力的一脉,具有千年传承历史,发源于唐宋之际,弘兴于明清时期,以藏传佛教觉囊派为核心,融括了佛学、哲学、医学、绘画、音乐、历算、建筑、雕塑等丰富内容,具有非常高的学术和艺术价值。世界闻名的“香格里拉”、“西藏生死书”、藏式大白塔等文化符号,都与觉囊文化息息相关。
明末清初,觉囊为避开世事纷争,从发源地西藏拉孜县觉囊沟东迁至川西北高原,在偏远的壤巴拉塘建立新的祖庭道场藏哇寺。由于觉囊派一直奉行禅修实证、避世清修的佛门宗风,东迁后一度被外界误认为已经失传。上世纪八十年代,学者在考察时发现这一古老的文化传承依然生机勃勃,千年相续、清净圆满,具有非常高的文化和学术价值。
觉囊文化的重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当一系列研究成果展现出来时,学者们不禁叹为观止。觉囊梵乐、唐卡、藏医药等先后被列入省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以来,觉囊梵乐和唐卡艺术等受邀在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音乐学院、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西安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广州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等二十多所高校和文化机构举办了学术交流和展演,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觉囊文化始终伴随着寺院僧侣的修行而传承,故其风格脱胎于深邃广博的佛法思想,成熟于一脉相续的清净禅修,从千载历史积淀中走来,依然饱含着修行者的那份自在、圆融和灵动。
分享 网友评论 登录|注册 评论 查看更多评论>> 【管理员提示】
·在发布信息时,请您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关法律、法规,并尊重网上道德;
·因您的言论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由您个人承担;
·管理人员有权根据栏目需要对留言内容进行删改。